第280章 剑指东瀛(圆六)大明皇家军事学院
推荐阅读:山沟里的制造帝国、沧元图、大唐不良人、孙猴子是我师弟、星临诸天、无限先知、超灵气时代、血税、天涯海阁小师妹、娱乐超级奶爸、
张万邦的胆量无疑堪称豪勇,但豪勇从来不是鲁莽,张万邦敢于如此决断是有其根据的,是其认真分析之后所形成的力量对比作为支撑的。
如果仅从兵力而言,朝鲜军有三万出头,他所部能出城作战的兵力仅仅三千四百, 双方的兵力对比约为九比一。
传统兵法认为,“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 不若则能避之”。
意思是我十倍于敌,就实施围歼;五倍于敌,就实施进攻;两倍于敌,就要努力战胜敌军;势均力敌,则设法分散各个击破之。兵力弱于敌人,就避免作战。
按照这个观点,张万邦现在最好赶紧撒丫子开溜,哪怕胆子肥点,了不起也就据城坚守罢了,能保住吃饭的家伙就算成功,怎么敢出城作战呢,那不是找死吗?
但是,张万邦的军事思想主要是受高务实的影响,例如他对“力量”的认知就几乎完全出自高务实的火力密度理论,即“力量”强弱决定于在一定的时间内,武器数量一定的情况下所发射出的弹药的数量的多少。
放在眼下要面临的作战来看,那就是一道数学题了:三千四百明军的火力密度与三万朝鲜军的火力密度相比,究竟哪方更具优势?
当然,这道题要考虑到战斗是分不同阶段的, 因此题目也会分成不同阶段,例如在远距战斗、中距战斗、近身战斗等不同阶段, 双方火力密度显然也有区别。
同时还有相关一些因素会影响火力密度,比如说双方军队的承伤耐力——即指多少伤亡会导致军心动荡、士气崩溃等。
按照张万邦对朝鲜军的了解,他们虽然接收了明军许多淘汰的火器,但权栗认为明军支援的老式火枪效果不佳这个是相对于日军铁炮而言,因此只要了一些三眼铳,其他各种各样的火枪则都没有选用。
他们主要加强的是火炮方面,例如“胜字号炮”那种二十多年前就被高务实看不上的玩意儿,大抵都是佛郎机炮、虎蹲炮之类轻型火炮。
在张万邦看来,对方的火炮虽然得到加强,也不过是比倭寇那种几乎没有火炮的军队强点,相比装备清一色京华火炮的他麾下所部差得远了。
火枪就更别提了,三眼铳连日本铁炮都不如,只能近距离放出来听个响,实际上更多的是当成铁锏来用,与他所部的万历二式毫无可比性。
综合来看,在火力密度层面,哪怕朝鲜军兵力优势巨大, 实际上却反而不如明军。
对于火力密度的这些问题, 高务实曾经与戚继光细谈过,而后来戚继光在讲课时又对参与培训的将领做过更加细致的教学。
说到教学,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一件事。戚继光在数年前南下震慑漕军骚乱之后回京,受到一番表彰,然后因为任职期满上限,便卸任了禁卫军司令一职,旋即改任当时新建立的大明皇家军事学院首任院长。
这所学院是在高务实的推动之下成立,说起来当时为了推动这件事,高务实还很是费了些心,因为整个朝廷的舆论都对此不怎么支持——确切的说,“不怎么支持”的是实学派,其他官员对此几乎都持反对意见。
中国从来没有军事学院这种传统,指挥作战这种事虽然在诸子百家时代就已经有了相应的“兵家”,但那是作为学派存在的,其在理论上是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学习的。
即便要说传承,那多半也只是家庭传承或者说家族传承,此外除了鬼谷子曾经教出庞涓孙膑两名杰出弟子算是有点“师门感”之外,少有军事学院性质的存在。
在高务实穿越前的时代世界各国基本都有各自的军事学院,学院数量因为国家大小强弱而不等,而这些军事学院的共同起源则一般都认为源出欧洲。
同为早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为什么中国不是军事学院的发源地而欧洲却是?当然是因为双方面临的社会现实不同。
军事学院通常被视为“大学”的一种,而大学在阿拉伯世界出现得非常早,后世已知最早的大学——位于摩洛哥的卡鲁因大学创立于859年,最开始是一座用于讨论学术问题的QZ寺。
百余年后,埃及人在开罗建立了爱资哈尔大学,这是世界上第二古老的大学,也是最早为学生授予学位的大学。
后来,欧洲人在十字军东征的过程中受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回国后也在教会的影响下创办了他们自己的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后世耳熟能详的高等学府相继在11世纪至12世纪建立了起来。
而相比于这些主要教授艺术、神学、法律、医学的一般大学,军事类院校的发展则要晚得多,这主要是欧洲当时的军队组织形式决定的。
公元8世纪,查理曼大帝统治时期,其最有效的国家暴力机器就是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这些骑兵出色的机动能力让高效远征成为了可能,这帮助查理曼大帝建立了一個面积超过110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帝国。
为了笼络这支骑兵部队的人心,查理曼大帝为这些骑兵授予了土地作为其采邑。后来查理曼大帝的孙子秃头查理为了进一步笼络人心,宣布国家为奖励这些骑兵而向其授予的土地是世袭的。
查理曼大帝和秃头查理的这些举措造就了欧洲历史上可能是最著名的一个贵族阶层——骑士阶层。这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骑士在秃头查理统治时期几乎取代了步兵,成为了加洛林帝国最主要的军力来源。
后来,加洛林帝国因其独特的继承法而分崩离析[注:其继承法简单来说就是有点像中国的推恩令]。虽然强大的帝国土崩瓦解了,但这个帝国所缔造的骑士阶层却因其剽悍的战斗力而被查理曼大帝的继承者们发扬光大。
在后来的发展中骑士头衔与采邑开始分离,即采邑可以有条件的继承,而骑士头衔不世袭。因此,骑士的儿子如果想要保持骑士的地位,就必须自己去通过各种各样的历练,在21岁时受封成为骑士。这个过程,需要给其他的骑士当侍从来积累经验,从而获取资格。
在从贵族少年迈向骑士的过程中,这些“未来的骑士”会受到相当严格的训练,获取相当宝贵的技战术培训。这个培训过程基本相当于后来的军校的职能。故而,国家既然不需要在骑士和贵族阶层之外提拔优秀军事人才,自然也不需要有军事院校来培养军事人才。
此时的中国封建时代与之类似,大多军事人才要么出自于军功世家的家族传承,要么直接出自于战争的优胜劣汰——无论是在国家对外战争中立功受赏,还是镇压与反镇压的国内战争遴选。
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大一统的政治环境,哪怕偶有“鼎立”局势,各国的实力也都比较强大,通过不断的战争也能不断涌现军事人才,因此也没有出现军事学院的社会基础。
说回欧洲,骑士时代的军事人才教育模式在中世纪中后期发生了改变。由于军事技术和指挥艺术的的不断发展,乘坐高头大马、身披厚重铠甲的骑士不再是不可战胜的了。
百年战争时期,英格兰长弓兵曾在1346年的克雷西战役和1415年的阿金库尔战役中两次凭借天时地利战胜法兰西骑士。
1477年的南锡之战中,洛林瑞士联军又以长枪步兵为主力彻底击败了勃艮第骑士军团。以骑士精神著称的勃艮第公爵“大胆的查理”也在这次战斗中被瑞士人的斧枪劈裂了头颅而亡,这直接导致勃艮第公国分崩离析,为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所瓜分。
这些发生在14、15世纪的军事变革昭示了步兵在欧洲文化圈的强势崛起,这促使欧洲各国开始建立以步兵为主体的职业军队。而落没的骑士阶层很快被吸收进了各国的职业军队。
虽然骑士和贵族出身的军人凭借血统优势,往往能在军队中拥有较高的军衔,然而此时骑士和普通士兵之间已不再有不可跨越的身份鸿沟。
甚至由于方阵步兵需要掌握的军事技能远远小于骑士,且即使是农民出身,只要是职业士兵依旧有足够的时间训练军事技能。因此,这一时期的欧洲军队中,骑士与农民兵往往只有血统可以区分。
为了拓展更多的职业方向,法国的一些老骑士开始创办只招收骑士和贵族子弟的骑士学校。很快,这种风潮也席卷了德意志地区。
相比于一般的征召兵,毕业于骑士学校的学生因为在学校中已经提前接触了数学、工学、炮兵学和战术方面的知识,可以相对轻松的胜任军队中的军官职位,这令德意志地区的骑士学校开始向军官学校的方向演变。而这种“服役前教育”的重要性,在后来悄然而至的军事变革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18世纪开始,彻底走出了中世纪阴霾的欧洲国家相继建立了自己的近代化民族国家,英国、法国、奥地利、普鲁士等欧洲列强至此可以维持比此前规模大得多的常备军——这意味着这些国家需要更大规模的初级军官供应。
此外,炮兵这种极具破坏性的武器开始主宰战争。进攻方开始需要更先进的火炮,防御方也开始需要更坚固的工事。众所周知,近代化的炮兵极度依赖数学和以其为基础的弹道学,野战工事的构筑则需要更高超的工学知识。
这,就是军事学院需要的社会土壤,也即所谓的“需求产生供应”。
1748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以近乎平局收场。战争双方的盟主,同时也是欧陆最强两国法国和奥地利在战争中都发现,他们极度缺乏训练有素的低级军官。
这是因为当时能够为军队输送低级军官的只有由骑士学校演变而来的贵族军事学校。这些军事学校学费昂贵,且只招收贵族子弟,在入学阶段就筛掉了绝大部分适龄学生,因此不能足量的向日益庞大的列强军队供应初级军官。
作为战争经验,法奥两国几乎同时成立了具有比较宽松入学条件的军事学院——位于巴黎的皇家军事学院和位于维也纳的特蕾西亚军事学院。这两所世界上最古老的军事院校均成立于1751年,前者成立于1月份,后者成立于12月份。
如今,世界最古老的军事学院桂冠改写,由高务实跳过朝廷争议、直接说服大明皇帝来完成——在高务实的直接说服之下,朱翊钧仰仗着伐元大胜、李如松收复平壤、刘綎攻占海龙囤而建立的皇帝威严,跳过朝廷争议,以将“大明军事学院”重新冠名为“大明皇家军事学院”为由,建立起了这所“世界第一所高等军事院校”。
作为大明最强的练兵专家,戚继光受高务实推荐出任大明皇家军事学院首任院长,而高务实自己也因为在给朱翊钧讲解“军事学院”一系列规章制度时被皇帝发现“荣誉院长”这个东西很有意思,因此被授予大明皇家军事学院“终身荣誉院长”一职。
这里就要提到军事学院被冠以“皇家”二字的含义了:其最直接的影响之一便是该院将来的荣誉院长和院长二职皆由皇帝本人直接任命,不经内阁、六部等议论,也不受其管辖。
该院直接向皇帝负责,这就是冠以“皇家”二字的意义所在。顺便,也因为被冠以皇家二字,该院的院旗、院徽都被准许使用五爪龙纹——不过因为到底还是要有别于皇帝本人,故取军队“兵贵神速”、“其疾如风”之意,大明皇家军事学院的龙纹形状规定为专用行龙纹一种。
[注:龙纹的形态十分丰富,如升龙、降龙、正龙、团龙、立龙、行龙,甚至还有二龙戏珠等。]
大明皇家军事学院的成立,是高务实认为在京华集团的参与下,大明的军事体系已经开始“近代化”,旧有的战争培养和家族传承不够用了,而且也不够专业,故必须有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而推动建立。
将来高务实还打算逐渐完善大明皇家军事学院其下的各级军校制度,比如在各总督区建立如“蓟辽军事学校”、“宣大军事学校”等。
甚至,高务实还希望在对日作战胜利之后将“水师”改为海军,再建立大明皇家海军学院以及其下的海军学校。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天堂huwz”、“曹面子”的月票支持,谢谢!
PS:本来军事学院这事应该在刘綎平定播州之后写的,但当时意外忘了,今天刚好想起来,干脆就写成补述吧……明天再写爸爸教训儿子。
www.llewen.cc。m.llewen.cc
如果仅从兵力而言,朝鲜军有三万出头,他所部能出城作战的兵力仅仅三千四百, 双方的兵力对比约为九比一。
传统兵法认为,“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 不若则能避之”。
意思是我十倍于敌,就实施围歼;五倍于敌,就实施进攻;两倍于敌,就要努力战胜敌军;势均力敌,则设法分散各个击破之。兵力弱于敌人,就避免作战。
按照这个观点,张万邦现在最好赶紧撒丫子开溜,哪怕胆子肥点,了不起也就据城坚守罢了,能保住吃饭的家伙就算成功,怎么敢出城作战呢,那不是找死吗?
但是,张万邦的军事思想主要是受高务实的影响,例如他对“力量”的认知就几乎完全出自高务实的火力密度理论,即“力量”强弱决定于在一定的时间内,武器数量一定的情况下所发射出的弹药的数量的多少。
放在眼下要面临的作战来看,那就是一道数学题了:三千四百明军的火力密度与三万朝鲜军的火力密度相比,究竟哪方更具优势?
当然,这道题要考虑到战斗是分不同阶段的, 因此题目也会分成不同阶段,例如在远距战斗、中距战斗、近身战斗等不同阶段, 双方火力密度显然也有区别。
同时还有相关一些因素会影响火力密度,比如说双方军队的承伤耐力——即指多少伤亡会导致军心动荡、士气崩溃等。
按照张万邦对朝鲜军的了解,他们虽然接收了明军许多淘汰的火器,但权栗认为明军支援的老式火枪效果不佳这个是相对于日军铁炮而言,因此只要了一些三眼铳,其他各种各样的火枪则都没有选用。
他们主要加强的是火炮方面,例如“胜字号炮”那种二十多年前就被高务实看不上的玩意儿,大抵都是佛郎机炮、虎蹲炮之类轻型火炮。
在张万邦看来,对方的火炮虽然得到加强,也不过是比倭寇那种几乎没有火炮的军队强点,相比装备清一色京华火炮的他麾下所部差得远了。
火枪就更别提了,三眼铳连日本铁炮都不如,只能近距离放出来听个响,实际上更多的是当成铁锏来用,与他所部的万历二式毫无可比性。
综合来看,在火力密度层面,哪怕朝鲜军兵力优势巨大, 实际上却反而不如明军。
对于火力密度的这些问题, 高务实曾经与戚继光细谈过,而后来戚继光在讲课时又对参与培训的将领做过更加细致的教学。
说到教学,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一件事。戚继光在数年前南下震慑漕军骚乱之后回京,受到一番表彰,然后因为任职期满上限,便卸任了禁卫军司令一职,旋即改任当时新建立的大明皇家军事学院首任院长。
这所学院是在高务实的推动之下成立,说起来当时为了推动这件事,高务实还很是费了些心,因为整个朝廷的舆论都对此不怎么支持——确切的说,“不怎么支持”的是实学派,其他官员对此几乎都持反对意见。
中国从来没有军事学院这种传统,指挥作战这种事虽然在诸子百家时代就已经有了相应的“兵家”,但那是作为学派存在的,其在理论上是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学习的。
即便要说传承,那多半也只是家庭传承或者说家族传承,此外除了鬼谷子曾经教出庞涓孙膑两名杰出弟子算是有点“师门感”之外,少有军事学院性质的存在。
在高务实穿越前的时代世界各国基本都有各自的军事学院,学院数量因为国家大小强弱而不等,而这些军事学院的共同起源则一般都认为源出欧洲。
同为早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为什么中国不是军事学院的发源地而欧洲却是?当然是因为双方面临的社会现实不同。
军事学院通常被视为“大学”的一种,而大学在阿拉伯世界出现得非常早,后世已知最早的大学——位于摩洛哥的卡鲁因大学创立于859年,最开始是一座用于讨论学术问题的QZ寺。
百余年后,埃及人在开罗建立了爱资哈尔大学,这是世界上第二古老的大学,也是最早为学生授予学位的大学。
后来,欧洲人在十字军东征的过程中受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回国后也在教会的影响下创办了他们自己的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后世耳熟能详的高等学府相继在11世纪至12世纪建立了起来。
而相比于这些主要教授艺术、神学、法律、医学的一般大学,军事类院校的发展则要晚得多,这主要是欧洲当时的军队组织形式决定的。
公元8世纪,查理曼大帝统治时期,其最有效的国家暴力机器就是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这些骑兵出色的机动能力让高效远征成为了可能,这帮助查理曼大帝建立了一個面积超过110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帝国。
为了笼络这支骑兵部队的人心,查理曼大帝为这些骑兵授予了土地作为其采邑。后来查理曼大帝的孙子秃头查理为了进一步笼络人心,宣布国家为奖励这些骑兵而向其授予的土地是世袭的。
查理曼大帝和秃头查理的这些举措造就了欧洲历史上可能是最著名的一个贵族阶层——骑士阶层。这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骑士在秃头查理统治时期几乎取代了步兵,成为了加洛林帝国最主要的军力来源。
后来,加洛林帝国因其独特的继承法而分崩离析[注:其继承法简单来说就是有点像中国的推恩令]。虽然强大的帝国土崩瓦解了,但这个帝国所缔造的骑士阶层却因其剽悍的战斗力而被查理曼大帝的继承者们发扬光大。
在后来的发展中骑士头衔与采邑开始分离,即采邑可以有条件的继承,而骑士头衔不世袭。因此,骑士的儿子如果想要保持骑士的地位,就必须自己去通过各种各样的历练,在21岁时受封成为骑士。这个过程,需要给其他的骑士当侍从来积累经验,从而获取资格。
在从贵族少年迈向骑士的过程中,这些“未来的骑士”会受到相当严格的训练,获取相当宝贵的技战术培训。这个培训过程基本相当于后来的军校的职能。故而,国家既然不需要在骑士和贵族阶层之外提拔优秀军事人才,自然也不需要有军事院校来培养军事人才。
此时的中国封建时代与之类似,大多军事人才要么出自于军功世家的家族传承,要么直接出自于战争的优胜劣汰——无论是在国家对外战争中立功受赏,还是镇压与反镇压的国内战争遴选。
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大一统的政治环境,哪怕偶有“鼎立”局势,各国的实力也都比较强大,通过不断的战争也能不断涌现军事人才,因此也没有出现军事学院的社会基础。
说回欧洲,骑士时代的军事人才教育模式在中世纪中后期发生了改变。由于军事技术和指挥艺术的的不断发展,乘坐高头大马、身披厚重铠甲的骑士不再是不可战胜的了。
百年战争时期,英格兰长弓兵曾在1346年的克雷西战役和1415年的阿金库尔战役中两次凭借天时地利战胜法兰西骑士。
1477年的南锡之战中,洛林瑞士联军又以长枪步兵为主力彻底击败了勃艮第骑士军团。以骑士精神著称的勃艮第公爵“大胆的查理”也在这次战斗中被瑞士人的斧枪劈裂了头颅而亡,这直接导致勃艮第公国分崩离析,为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所瓜分。
这些发生在14、15世纪的军事变革昭示了步兵在欧洲文化圈的强势崛起,这促使欧洲各国开始建立以步兵为主体的职业军队。而落没的骑士阶层很快被吸收进了各国的职业军队。
虽然骑士和贵族出身的军人凭借血统优势,往往能在军队中拥有较高的军衔,然而此时骑士和普通士兵之间已不再有不可跨越的身份鸿沟。
甚至由于方阵步兵需要掌握的军事技能远远小于骑士,且即使是农民出身,只要是职业士兵依旧有足够的时间训练军事技能。因此,这一时期的欧洲军队中,骑士与农民兵往往只有血统可以区分。
为了拓展更多的职业方向,法国的一些老骑士开始创办只招收骑士和贵族子弟的骑士学校。很快,这种风潮也席卷了德意志地区。
相比于一般的征召兵,毕业于骑士学校的学生因为在学校中已经提前接触了数学、工学、炮兵学和战术方面的知识,可以相对轻松的胜任军队中的军官职位,这令德意志地区的骑士学校开始向军官学校的方向演变。而这种“服役前教育”的重要性,在后来悄然而至的军事变革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18世纪开始,彻底走出了中世纪阴霾的欧洲国家相继建立了自己的近代化民族国家,英国、法国、奥地利、普鲁士等欧洲列强至此可以维持比此前规模大得多的常备军——这意味着这些国家需要更大规模的初级军官供应。
此外,炮兵这种极具破坏性的武器开始主宰战争。进攻方开始需要更先进的火炮,防御方也开始需要更坚固的工事。众所周知,近代化的炮兵极度依赖数学和以其为基础的弹道学,野战工事的构筑则需要更高超的工学知识。
这,就是军事学院需要的社会土壤,也即所谓的“需求产生供应”。
1748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以近乎平局收场。战争双方的盟主,同时也是欧陆最强两国法国和奥地利在战争中都发现,他们极度缺乏训练有素的低级军官。
这是因为当时能够为军队输送低级军官的只有由骑士学校演变而来的贵族军事学校。这些军事学校学费昂贵,且只招收贵族子弟,在入学阶段就筛掉了绝大部分适龄学生,因此不能足量的向日益庞大的列强军队供应初级军官。
作为战争经验,法奥两国几乎同时成立了具有比较宽松入学条件的军事学院——位于巴黎的皇家军事学院和位于维也纳的特蕾西亚军事学院。这两所世界上最古老的军事院校均成立于1751年,前者成立于1月份,后者成立于12月份。
如今,世界最古老的军事学院桂冠改写,由高务实跳过朝廷争议、直接说服大明皇帝来完成——在高务实的直接说服之下,朱翊钧仰仗着伐元大胜、李如松收复平壤、刘綎攻占海龙囤而建立的皇帝威严,跳过朝廷争议,以将“大明军事学院”重新冠名为“大明皇家军事学院”为由,建立起了这所“世界第一所高等军事院校”。
作为大明最强的练兵专家,戚继光受高务实推荐出任大明皇家军事学院首任院长,而高务实自己也因为在给朱翊钧讲解“军事学院”一系列规章制度时被皇帝发现“荣誉院长”这个东西很有意思,因此被授予大明皇家军事学院“终身荣誉院长”一职。
这里就要提到军事学院被冠以“皇家”二字的含义了:其最直接的影响之一便是该院将来的荣誉院长和院长二职皆由皇帝本人直接任命,不经内阁、六部等议论,也不受其管辖。
该院直接向皇帝负责,这就是冠以“皇家”二字的意义所在。顺便,也因为被冠以皇家二字,该院的院旗、院徽都被准许使用五爪龙纹——不过因为到底还是要有别于皇帝本人,故取军队“兵贵神速”、“其疾如风”之意,大明皇家军事学院的龙纹形状规定为专用行龙纹一种。
[注:龙纹的形态十分丰富,如升龙、降龙、正龙、团龙、立龙、行龙,甚至还有二龙戏珠等。]
大明皇家军事学院的成立,是高务实认为在京华集团的参与下,大明的军事体系已经开始“近代化”,旧有的战争培养和家族传承不够用了,而且也不够专业,故必须有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而推动建立。
将来高务实还打算逐渐完善大明皇家军事学院其下的各级军校制度,比如在各总督区建立如“蓟辽军事学校”、“宣大军事学校”等。
甚至,高务实还希望在对日作战胜利之后将“水师”改为海军,再建立大明皇家海军学院以及其下的海军学校。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天堂huwz”、“曹面子”的月票支持,谢谢!
PS:本来军事学院这事应该在刘綎平定播州之后写的,但当时意外忘了,今天刚好想起来,干脆就写成补述吧……明天再写爸爸教训儿子。
www.llewen.cc。m.llewen.cc
本文网址:https://www.xingfulaiqiaomen.com/xs/5/5600/335051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xingfulaiqiaom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