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斑小说 > 都市小说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 第502章 告别八零年代的文学盛会

第502章 告别八零年代的文学盛会

推荐阅读:山沟里的制造帝国沧元图大唐不良人孙猴子是我师弟星临诸天无限先知超灵气时代血税天涯海阁小师妹娱乐超级奶爸

    方明华当然知道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
    简称“青创会”,第一届青创会是在1956年由中国作协、团中央、中华全国总工会等单位共同组成了以老舍为主任、刘白羽为副主任、公木为秘书长的筹备委员会。
    第二届是在1965年中国作协、团中央在燕京联合召开了全国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
    与会的1100余名代表中,绝大多数来自工厂、农村、部队等基层单位,有关领导接见了与会代表。
    现在举办的是第三届。
    本来是在年初举办,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拖到年尾,除了陈中时年龄过大(超过40岁),秦省的“四驾马车”其余三个都接到开会通知。
    作协举办的会,作为作协理事的方明华自然要参加,只是“文学之夜·燕京·89”晚会是什么鬼?
    方明华打电话到省作协询问情况,才知道主办方为中华文学基金会、青年报、工人日报、文艺报、体育报,总导演燕京人民艺术剧院张欣欣。
    都是官方机构,不是山寨就行。
    “明华,为什么要在12月31日举办这个文学晚会?”宋棠棠看到这份信函也有些不解。
    “或许是告别80年代,迎接90年代吧。”方明华淡淡说道。
    12月23日,方明华、陆遥、贾平娃一块各自提着旅行包,踏上前往燕京的火车。
    作为秦省的代表,当然不止他们三个,还有高建群、莫什、王晓新,另外西北大学作家班也去了三个比较优秀的学员,其中就有和方明华关系比较好的廖润博。
    廖润博虽然偷偷写了两本盗墓小说《鬼吹灯》系列,但并没放弃严肃文学创作,期间还写了中篇小说《谁开的门》,已经成为主编的白苗已刊登在了《延河》主编推荐栏目,赢得一片好评。
    他们是一块走的,坐的是卧铺,来回路费由省作协报销。
    廖润博睡在上铺,此时的他正坐在下铺方明华的床上,正在和方明华闲聊。
    “润博,你这次去燕京估计能见到鲁院讲习班的一些同学,余桦肯定从参加。”方明华笑着说道。
    “是啊.87年毕业的,转眼间两年多过去了,时间过的真快,以前在鲁院上学的时候情景仿佛发生在昨天。”廖润博感慨道。
    “喂,润博,你喜欢唱哪首《渴望》啊?”旁边的陆遥笑着插话进来。
    《渴望》电视剧还没在秦省播放,但那首主题曲却火的的一塌糊涂。
    听了这话,大家都笑起来。
    悠悠岁月
    欲说当年好困惑
    亦真亦幻难取舍
    一個女学员带头唱起来,于是车厢里歌声一片。
    在燕京,余桦正在和陈虹在自己的宿舍里聊天,外面一片寒冷,也没什么地方可去,呆在宿舍还能暖和点。
    他和莫岩合住燕师大的一间宿舍,每当陈虹来找余桦的时候,莫岩就找个借口离开,免得当电灯泡。
    “方老师已经动身来燕京了吧?”余桦说道:“一年多没见挺想的。”
    “后天开会,他应该坐上火车了,否则来不及,估计廖润博也会来。”陈虹说道。
    “对,我咋忘记他呢?喂,李虹颖来不来?”
    “我不知道。”陈虹摇摇头:“前几天我给她写了一封信,不过现在还没见到回音。”
    “如果能来太好了,去年华山会议见了一面以后,已经有一年没见了。”余桦感慨道。
    “还回长沙的何力伟、在南大作家班的钱余亮,不知道来不来?讲习班结业后,就再也没见过。”
    “希望都能见到。”陈虹双手合住放在胸前,在讲习班那几个月没觉得什么,这一离开反倒挺想念的。”
    “是啊,都能来,我们在一起告别80年代。
    申城,火车站。
    一个穿着红色滑雪衫的姑娘提着旅行包,慌慌张张向候车大厅的检票口跑去。
    她就是李虹颖。
    从学校坐公交赶往火车站遇到堵车,快要误点了!
    在检票口的工作人员最后一秒钟关紧闸门准备离开的时候,李虹颖冲了过来,检票后又提着旅行包上气不接下气跑向站台。
    终于,踏上前往燕京的列车,这才让她松了口气,顾不得休息,赶紧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
    明天就到燕京啦。
    余桦、陈虹现在肯定在燕京。
    廖润博也会去吧?还有回到东北铁岭的的李铁岭。
    可以见到这些原来鲁院讲习班的同学啦。
    当然,还有可敬又可爱的方老师。
    想到这些,李虹颖心里一阵欢喜。
    就在这辆开往燕京的火车上,还有一位心情激动青年,华东师范的格非。
    他也被邀请前往参加今年的青创会。
    格非发表了《迷舟》、《褐色鸟群》之后,又一口气发表了《青黄》《黎明之轨》等中短篇小说,成为申城继王安依之后,又一颗冉升冉冉升起新星。
    和正在燕京上学的余桦,南京《钟山》杂志社的苏童并称为文坛江南三剑客。
    余桦听说在燕京燕师大上硕士作家班,现在肯定在燕京,苏童肯定也会来吧?
    虽然两人一个在申城一个在南京,相隔不远,但自从在85年西京召开的中青年作家研讨会上见过一面后,后面一直没有再联系过。不过,都相互注意着对方发表的文章。
    苏童此时独自一人走在燕师大的校园里。
    5年前,他从这里毕业,早想回来看看。
    鲁迅浮雕、五四纪念广场、教九楼、敬文讲堂、情人坡苏童默默看着这些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最后他站在一处宿舍楼前。
    听说这是母校和鲁院合办的研究生作家班的宿舍。
    里面住着和他一样,都是对文学充满梦想的年轻人。
    这样的年轻人实在是太多太多,还有不少人正赶赴而来吧。
    韩少工正坐着火车从花城赶往燕京,海口距离遥远,他提前三天动身。
    残雪从长沙赶来。
    王安忆从申城赶来。
    铁拧从石家庄赶来。
    张抗抗从哈尔滨赶来。
    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和燕京的青年作家一起,参加这个盛会,共同告别八零,迎接九零年代的到来。
    本章完
    www.llewen.cc。m.llewen.cc

本文网址:https://www.xingfulaiqiaomen.com/xs/5/5192/301662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xingfulaiqiaom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