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两大贤者
推荐阅读:山沟里的制造帝国、沧元图、大唐不良人、孙猴子是我师弟、星临诸天、无限先知、超灵气时代、血税、天涯海阁小师妹、娱乐超级奶爸、
云梦山,山高林密,溪流瀑布,风景宜人,乃是一处十分难得的幽静之地。
对于此时的很多中原人来说,这里更堪称一处圣地,因为这里乃是大贤,甚至可以称之为圣者的鬼谷子隐居之地。
俗话说,大周共主八百年,孔子提笔着春秋,鬼谷门人乱战国,一统天下万事休。
鬼谷怒而诸侯惧,鬼谷退隐天下息。
鬼谷派,严格来说,算不得诸子百家中任何一脉,然,其却硬生生开创出纵横一脉,鬼谷子更是手握兵家圣物,孙武所创的孙子兵法,集各家所长,每一代弟子出世,都能败尽诸子百家,各方豪杰。
一连战国数百载,无人能与鬼谷敌,至此创造出鬼谷纵横的无上荣光,赫赫声名。
曾经,有无数人慕名而来云梦山,拜师学艺,亦或者请求鬼谷圣人出山,或请求鬼谷传人出山。
但数百年来,除鬼谷弟子之外,无人得见鬼谷先生的真正面目。
更是有无数人曾经翻过整个云梦山,也找不到鬼谷先生的踪迹。
鬼谷先生传闻中隐居此地,但事实上,他究竟在不在这云梦山中,却是一个未知之数。
这一日,山谷瀑布之下,鸟鸣歌唱,虫鸣不绝,哗啦啦的流水声,淅沥沥的风吹树叶之声接连不断响起。
秋雨绵绵,炊烟袅袅,一个老者,发虚洁白,一身儒装,整洁如新。
他此刻,正在瀑布之下一个山洞之中避雨,在山洞内燃气一团篝火,篝火上烤着两个红薯。
“呼……呼呼……”
老者伸手把烤好的红薯拿了下来,只觉滚烫无比,在手中翻来覆去,不断吹着冷气。
他掰开一般红薯放到嘴里,只觉清甜爽口,好不美妙,一时间,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嗯,好东西,好东西,果腹佳品啊!”
老者喃喃自语,说话间,再次优雅的吃了起来。
老者仿佛一圣人办,无欲无求,山中炊烟,似乎就是他的向往之地。
就在老人吃得正香的时候,一道声音忽然响起:“嗯,远远的就问道一股人间烟火香味,好生美妙,先生,在下可否入座?”
老者抬头,只见山洞口不知何时,竟出现了一人。
来人鹤发鸡皮,仙风道骨,手持一杆浮尘,仿佛那山中仙人一般,犹如老子李耳之化身,给人一种形在此山中,不在人世间的虚幻感觉。
“哈哈,白发白须一老翁,手持拂尘一老道,没想到竟在这里,遇见了道友,当真有缘,请坐请坐!”
那老者哈哈一笑,看着来人,眼中闪过一抹欣喜之色。
“呵呵,荀子大师别来无恙!”
老道不是别人,正是当今道家掌门人,白翁道人。
只见他手持拂尘,双手合拢,对着荀子大师深深鞠躬一礼。
那老者正是荀子,见状,也赶忙起身,与白翁道人相对一拜。
当今世上,三大名望老人。
一为鬼谷,云梦山之主人。再则就是这荀子与白翁道人,如今鬼谷不在云梦山中,荀子与白翁道人,却在这里相遇。
两人一生很少交集,确实是难得的好友。
一礼过后,白翁道人坐了下来,拿起另外一个红薯,与荀子大事一般,又吹又翻,然后一边品尝,一边露出满足的笑容。
如两人这般大贤,早已经没有了普通俗人那般名利之争,他们所向往的,无非就是参悟大道,退居山野,研究学问罢了。
自古以来,在很多俗人的眼里,所谓追求大道,说到底,就是一些怪力乱神。
有的人觉得,那些山中隐秘高人,几乎都是飞天遁地,脚踏八荒,有着各种神通,可称之为神人,仙人。
也有人觉得,那些什么所谓的隐士高人,不过就是一群行走江湖的骗子。
然而,真正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这世上哪儿还有什么神人,仙人之类的!哪里会有什么飞天遁地,脚踏八荒之类的。
行走江湖的骗子倒是有不少,但这些人,那有资格称之为高人?
真正的高人,的确有着如神仙那般呼风唤雨的能力,造福天下的力量。但这不是什么神术仙法,而是学识。
如诸子百家学识,诸子百家之圣人。
如大秦兴盛之臣商鞅,他若退隐,可为隐士高人。
但他出山了,他就有能力造福一方,对于大秦那一代的人来说,他就是呼风唤雨的神仙,他就是造福天下的圣人。
再如孙武,鬼谷子这些,他们退隐山中,可称之为隐士圣贤,可只要他们愿意出山。
同样有着足够的学识能力造福天下,对于别人来说,他们同样是无所无能的神仙。
所以,所谓神仙法术,不过就是一个人的学时能力。
而越是学时能力越高的人,越想参悟更高的大道。他们的到,就是追求学问的极致。
荀子与白翁道人,亦可称之为高人,然,这样的两个高人,其实说到底,除了比一般老人学识更高之外,他们并无什么不同之处。
他们同样需要吃喝拉撒睡,他们同样有笑容,有哀愁,有开心,有难过。
只不过因为能力的原因,他们基本上已经很难有别的恐惧,有的只是满足。因为学识而带来的满足。
在后世,很多人看来,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金榜题名。
实际上,这般想法,目标太重,永远难以得到真正的学问大道。
就如孔子,有人说孔子一生都在教化天下,实际上对于孔子来说,他并没有教化任何人,而是在不断的求学,领悟学问的真谛。
只是这途中,有无数后来者愿意追随与他,与他一同求学。最终撰写春秋之时,他已不知不觉有了三千弟子,从此奠定儒家盛况。
当然,也有人会说,孔子真要只为了学问,为什么总是幻想着找个官做,为此,甚至游历诸国,最终遭受无数白眼。
可实际上,孔子并不是真的想当官,他只是想实现自己追求的学问大道,证实自己的道,究竟是对是错。
这一点,与老子一生在周室藏书阁内寻求真理,最终创立大道,巡游天下,讲道天下是一个道理。
不同的是,孔子乃儒家治世之道,而老子则是道家无为之道。
(本章完)
对于此时的很多中原人来说,这里更堪称一处圣地,因为这里乃是大贤,甚至可以称之为圣者的鬼谷子隐居之地。
俗话说,大周共主八百年,孔子提笔着春秋,鬼谷门人乱战国,一统天下万事休。
鬼谷怒而诸侯惧,鬼谷退隐天下息。
鬼谷派,严格来说,算不得诸子百家中任何一脉,然,其却硬生生开创出纵横一脉,鬼谷子更是手握兵家圣物,孙武所创的孙子兵法,集各家所长,每一代弟子出世,都能败尽诸子百家,各方豪杰。
一连战国数百载,无人能与鬼谷敌,至此创造出鬼谷纵横的无上荣光,赫赫声名。
曾经,有无数人慕名而来云梦山,拜师学艺,亦或者请求鬼谷圣人出山,或请求鬼谷传人出山。
但数百年来,除鬼谷弟子之外,无人得见鬼谷先生的真正面目。
更是有无数人曾经翻过整个云梦山,也找不到鬼谷先生的踪迹。
鬼谷先生传闻中隐居此地,但事实上,他究竟在不在这云梦山中,却是一个未知之数。
这一日,山谷瀑布之下,鸟鸣歌唱,虫鸣不绝,哗啦啦的流水声,淅沥沥的风吹树叶之声接连不断响起。
秋雨绵绵,炊烟袅袅,一个老者,发虚洁白,一身儒装,整洁如新。
他此刻,正在瀑布之下一个山洞之中避雨,在山洞内燃气一团篝火,篝火上烤着两个红薯。
“呼……呼呼……”
老者伸手把烤好的红薯拿了下来,只觉滚烫无比,在手中翻来覆去,不断吹着冷气。
他掰开一般红薯放到嘴里,只觉清甜爽口,好不美妙,一时间,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嗯,好东西,好东西,果腹佳品啊!”
老者喃喃自语,说话间,再次优雅的吃了起来。
老者仿佛一圣人办,无欲无求,山中炊烟,似乎就是他的向往之地。
就在老人吃得正香的时候,一道声音忽然响起:“嗯,远远的就问道一股人间烟火香味,好生美妙,先生,在下可否入座?”
老者抬头,只见山洞口不知何时,竟出现了一人。
来人鹤发鸡皮,仙风道骨,手持一杆浮尘,仿佛那山中仙人一般,犹如老子李耳之化身,给人一种形在此山中,不在人世间的虚幻感觉。
“哈哈,白发白须一老翁,手持拂尘一老道,没想到竟在这里,遇见了道友,当真有缘,请坐请坐!”
那老者哈哈一笑,看着来人,眼中闪过一抹欣喜之色。
“呵呵,荀子大师别来无恙!”
老道不是别人,正是当今道家掌门人,白翁道人。
只见他手持拂尘,双手合拢,对着荀子大师深深鞠躬一礼。
那老者正是荀子,见状,也赶忙起身,与白翁道人相对一拜。
当今世上,三大名望老人。
一为鬼谷,云梦山之主人。再则就是这荀子与白翁道人,如今鬼谷不在云梦山中,荀子与白翁道人,却在这里相遇。
两人一生很少交集,确实是难得的好友。
一礼过后,白翁道人坐了下来,拿起另外一个红薯,与荀子大事一般,又吹又翻,然后一边品尝,一边露出满足的笑容。
如两人这般大贤,早已经没有了普通俗人那般名利之争,他们所向往的,无非就是参悟大道,退居山野,研究学问罢了。
自古以来,在很多俗人的眼里,所谓追求大道,说到底,就是一些怪力乱神。
有的人觉得,那些山中隐秘高人,几乎都是飞天遁地,脚踏八荒,有着各种神通,可称之为神人,仙人。
也有人觉得,那些什么所谓的隐士高人,不过就是一群行走江湖的骗子。
然而,真正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这世上哪儿还有什么神人,仙人之类的!哪里会有什么飞天遁地,脚踏八荒之类的。
行走江湖的骗子倒是有不少,但这些人,那有资格称之为高人?
真正的高人,的确有着如神仙那般呼风唤雨的能力,造福天下的力量。但这不是什么神术仙法,而是学识。
如诸子百家学识,诸子百家之圣人。
如大秦兴盛之臣商鞅,他若退隐,可为隐士高人。
但他出山了,他就有能力造福一方,对于大秦那一代的人来说,他就是呼风唤雨的神仙,他就是造福天下的圣人。
再如孙武,鬼谷子这些,他们退隐山中,可称之为隐士圣贤,可只要他们愿意出山。
同样有着足够的学识能力造福天下,对于别人来说,他们同样是无所无能的神仙。
所以,所谓神仙法术,不过就是一个人的学时能力。
而越是学时能力越高的人,越想参悟更高的大道。他们的到,就是追求学问的极致。
荀子与白翁道人,亦可称之为高人,然,这样的两个高人,其实说到底,除了比一般老人学识更高之外,他们并无什么不同之处。
他们同样需要吃喝拉撒睡,他们同样有笑容,有哀愁,有开心,有难过。
只不过因为能力的原因,他们基本上已经很难有别的恐惧,有的只是满足。因为学识而带来的满足。
在后世,很多人看来,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金榜题名。
实际上,这般想法,目标太重,永远难以得到真正的学问大道。
就如孔子,有人说孔子一生都在教化天下,实际上对于孔子来说,他并没有教化任何人,而是在不断的求学,领悟学问的真谛。
只是这途中,有无数后来者愿意追随与他,与他一同求学。最终撰写春秋之时,他已不知不觉有了三千弟子,从此奠定儒家盛况。
当然,也有人会说,孔子真要只为了学问,为什么总是幻想着找个官做,为此,甚至游历诸国,最终遭受无数白眼。
可实际上,孔子并不是真的想当官,他只是想实现自己追求的学问大道,证实自己的道,究竟是对是错。
这一点,与老子一生在周室藏书阁内寻求真理,最终创立大道,巡游天下,讲道天下是一个道理。
不同的是,孔子乃儒家治世之道,而老子则是道家无为之道。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xingfulaiqiaomen.com/xs/2/2423/213674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xingfulaiqiaom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