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3章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
推荐阅读:山沟里的制造帝国、沧元图、大唐不良人、孙猴子是我师弟、星临诸天、无限先知、超灵气时代、血税、天涯海阁小师妹、娱乐超级奶爸、
第1913章以发展的眼光看待
刘皇帝召勋贵于功臣阁的事,并没有多少隐瞒,如此大的动静,想瞒也瞒不住,因此功臣阁外早已聚集了形形色色的人,来自各方面的眼线,试探打听,意图窥测大汉最核心的权贵们在会商些什么,为可能发生的朝局变动做准备。
很是自然而然的,刘皇帝的在功臣阁内的讲话,零零总总,陆陆续续地传扬开来,从勋贵到官僚,从宫廷到朝廷,自上而下。
当然,在传播的过程中,少不了夸大其词、添油加醋,甚至以讹传讹的情况,于是,在短暂的时间内,形成了朝野轰动的效果。
而震动最大的,毫无疑问是诸勋贵之家,更具体得讲,是那些非核心、嫡出的勋贵子弟。嫡系子孙,那是要用来传家的,他们的未来在仕途、在军政,拓边垦殖可是苦活累活,是不可能让嫡系子弟去做这些既危险又辛苦的事务上。
如若成行,那些长久以来依附在各勋贵家族的亲戚、故旧子弟们,今后的日子可就很难好过了。对于朝廷过去诸多在对外垦殖上的宣传,能骗得了底层的屁民,也能蛊惑一部分不得志的庶出者,但终究难以瞒过那些更习惯吸血敲髓的权贵子弟们。
比起国内,域外的情况确实要自由些,也有数之不尽的财富资源供其发掘,但是,国内国外的条件那是天差地别,对大部分人而言,就是在海外天天睡黄金床,泡玛瑙河,也不如国内。
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对于他们而言,舒适才是第一位的。虽然这些年,有不少勋贵家族子弟,都参与到在海外拓殖中去,但这部分群体时至如今仍是少数,而其中绝大多数,都只是从事基础的货物贸易,真正放得下身段,狠得下心,深入拓殖事业中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了。
真正为之牺牲奉献的,还得是海军将士,以及那数以十万计的穷苦百姓,那同样是用命去填的。不排除特例,但这种苦,还真不是锦衣玉食的勋贵子弟们能够吃得下的。
刘皇帝那番“苦心”,他们也是不能理解的,何况,说得冠冕堂皇,根本原因,还不是想让他们这些勋贵子弟到海外给封国皇子们打天下
当然,刘皇帝也不在乎能否理解,不在意他们的想法。把勋贵们赶出国,西进南下,到海外去发展,去祸害,这个想法,固然有些理想化,但是,刘皇帝也不奢望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只不过,对外既然放开了口子,那对内自可再加限制,严加约束,今后但凡敢为非作歹者,以国法严惩,也就不能怪他刘皇帝无情了。
就是逼,也要逼那些管不住手脚,按捺不住剥削残虐之心的权贵们往外发展。另外一方面,大汉勋贵子弟成千上万,出去闯荡的人,哪怕能出百分之一的人杰,能有所成就,那也是在为刘皇帝的开拓蓝图添砖加瓦。
若能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一个新的食利阶层,一股新的军政力量,给国家带来新的可能,才是更为重要的。
同时,闯出去,还要走回来,掊敛国外资源财富,以反哺国内,这才是最终目的,如此方能形成循环。否则,还能真是为了发展海外,传播技术,带领域外土著走向文明吗?
勋贵们喜欢享受,这本身并没错,都能理解,大多数人都是凡夫俗子,刘皇帝也从不奢求他们能有多高的觉悟、多大的理想,他在乎的,永远只是为他们提供享乐的物质来源,至于享受方式,他并不在意,也很难干预。
眷恋故土,贪图国内安逸,这很好,也是应该,完全可以在外边赚足了钱,敛足了财,再回来嘛,若是那样,没人会反对,刘皇帝甚至会大加欢迎。
过去的十几二十年,宣慰司那般卖力宣传,还不是为了在权贵官民之间培养这种意识与习惯,也是薄有成效,前前后后,足有几十个“出海前一穷二白贱民、回国后腰缠万贯富豪”的例子,衣锦还乡,亲眼目的,从来比任何天花烂坠的宣传要更具说服力与鼓动性。
在这每个典型的背后,也意味着成百上千的牺牲,对外开拓从来不是温情脉脉的,同样是那些敢于出海闯荡汉家百姓的血泪史,海外每一座据点、每一亩耕地、每一座矿山,都凝聚着大汉商民的辛酸汗水。当然,当地土著受到的苦难,则还要倍之,只不过这从来不是朝廷与大汉商民需要考虑,顾己尚且来不及,何来的闲心顾一干蛮夷。
作为大汉的上层统治阶级,获取信息的来源更多,对于海外拓殖的真相多少有些了解,也正因为了解其中的辛苦,哪怕知道有暴利可图,愿意放下身段去践行的,仍旧不多。凭借着手中的资源,不劳而获地吃点肉,喝点汤,就足够了。他们毕竟不像那些底层的黔首,需要靠搏命,去拼出一条人生坦途,实现财富的获得,阶层的跃升。
事实上,那些海外拓殖过程中的“成功人士”,已经走在刘皇帝期望的道路上,海外的金银、粮食、香料、木材、珍珠玛瑙,乃至奴隶,都是通过他们反哺国内,为大汉的繁荣做着贡献。
至于今后,或许会发生些变化,毕竟,刘皇帝已经允诺分封,允许勋贵们在诸封国下拥有自己的领地与封邑,自己的地盘,总归要多费些心思的。
但可以想见的是,绝大部分的资源,还是会向国内转移,这也是由他们的地位决定的,毕竟,对勋贵而言,国内才是根基,若无国内的支持,在海外占领再大的地盘,也不过是无根浮萍。
或许在长时间的经营后,形势会逐渐发生变化,勋贵们的发展重心会有所偏移,对海外领地的重视程度会提高,投入的资源会增多,甚至脱离中土大宗的掌控。
但是,在此之前,大汉已经攫取了足够多财富与资源,这本就是刘皇帝所期待的,发挥其作为大汉内部矛盾宣泄的蓄水池的作用,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即便较前汉、李唐国运延长一百年,那也是一种进步。而同宗同源的关系存在,海外领地想要完全摆脱中国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
哪怕以最悲观眼光去看待,有朝一日,大汉亡国了,刘家子孙坐不稳江山了,那些海外的封国,也能承担起延续他刘氏香火的责任,亡国也罢,不至灭种即可。
多分封几个皇子,多建几个海外邦国,即便不能全部守住,哪怕只存留下一个,刘皇帝这最基本的目标也就实现。而相比于让中国的刘家天下千秋万代,此事实现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www.bq46.cc。m.bq46.cc
刘皇帝召勋贵于功臣阁的事,并没有多少隐瞒,如此大的动静,想瞒也瞒不住,因此功臣阁外早已聚集了形形色色的人,来自各方面的眼线,试探打听,意图窥测大汉最核心的权贵们在会商些什么,为可能发生的朝局变动做准备。
很是自然而然的,刘皇帝的在功臣阁内的讲话,零零总总,陆陆续续地传扬开来,从勋贵到官僚,从宫廷到朝廷,自上而下。
当然,在传播的过程中,少不了夸大其词、添油加醋,甚至以讹传讹的情况,于是,在短暂的时间内,形成了朝野轰动的效果。
而震动最大的,毫无疑问是诸勋贵之家,更具体得讲,是那些非核心、嫡出的勋贵子弟。嫡系子孙,那是要用来传家的,他们的未来在仕途、在军政,拓边垦殖可是苦活累活,是不可能让嫡系子弟去做这些既危险又辛苦的事务上。
如若成行,那些长久以来依附在各勋贵家族的亲戚、故旧子弟们,今后的日子可就很难好过了。对于朝廷过去诸多在对外垦殖上的宣传,能骗得了底层的屁民,也能蛊惑一部分不得志的庶出者,但终究难以瞒过那些更习惯吸血敲髓的权贵子弟们。
比起国内,域外的情况确实要自由些,也有数之不尽的财富资源供其发掘,但是,国内国外的条件那是天差地别,对大部分人而言,就是在海外天天睡黄金床,泡玛瑙河,也不如国内。
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对于他们而言,舒适才是第一位的。虽然这些年,有不少勋贵家族子弟,都参与到在海外拓殖中去,但这部分群体时至如今仍是少数,而其中绝大多数,都只是从事基础的货物贸易,真正放得下身段,狠得下心,深入拓殖事业中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了。
真正为之牺牲奉献的,还得是海军将士,以及那数以十万计的穷苦百姓,那同样是用命去填的。不排除特例,但这种苦,还真不是锦衣玉食的勋贵子弟们能够吃得下的。
刘皇帝那番“苦心”,他们也是不能理解的,何况,说得冠冕堂皇,根本原因,还不是想让他们这些勋贵子弟到海外给封国皇子们打天下
当然,刘皇帝也不在乎能否理解,不在意他们的想法。把勋贵们赶出国,西进南下,到海外去发展,去祸害,这个想法,固然有些理想化,但是,刘皇帝也不奢望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只不过,对外既然放开了口子,那对内自可再加限制,严加约束,今后但凡敢为非作歹者,以国法严惩,也就不能怪他刘皇帝无情了。
就是逼,也要逼那些管不住手脚,按捺不住剥削残虐之心的权贵们往外发展。另外一方面,大汉勋贵子弟成千上万,出去闯荡的人,哪怕能出百分之一的人杰,能有所成就,那也是在为刘皇帝的开拓蓝图添砖加瓦。
若能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一个新的食利阶层,一股新的军政力量,给国家带来新的可能,才是更为重要的。
同时,闯出去,还要走回来,掊敛国外资源财富,以反哺国内,这才是最终目的,如此方能形成循环。否则,还能真是为了发展海外,传播技术,带领域外土著走向文明吗?
勋贵们喜欢享受,这本身并没错,都能理解,大多数人都是凡夫俗子,刘皇帝也从不奢求他们能有多高的觉悟、多大的理想,他在乎的,永远只是为他们提供享乐的物质来源,至于享受方式,他并不在意,也很难干预。
眷恋故土,贪图国内安逸,这很好,也是应该,完全可以在外边赚足了钱,敛足了财,再回来嘛,若是那样,没人会反对,刘皇帝甚至会大加欢迎。
过去的十几二十年,宣慰司那般卖力宣传,还不是为了在权贵官民之间培养这种意识与习惯,也是薄有成效,前前后后,足有几十个“出海前一穷二白贱民、回国后腰缠万贯富豪”的例子,衣锦还乡,亲眼目的,从来比任何天花烂坠的宣传要更具说服力与鼓动性。
在这每个典型的背后,也意味着成百上千的牺牲,对外开拓从来不是温情脉脉的,同样是那些敢于出海闯荡汉家百姓的血泪史,海外每一座据点、每一亩耕地、每一座矿山,都凝聚着大汉商民的辛酸汗水。当然,当地土著受到的苦难,则还要倍之,只不过这从来不是朝廷与大汉商民需要考虑,顾己尚且来不及,何来的闲心顾一干蛮夷。
作为大汉的上层统治阶级,获取信息的来源更多,对于海外拓殖的真相多少有些了解,也正因为了解其中的辛苦,哪怕知道有暴利可图,愿意放下身段去践行的,仍旧不多。凭借着手中的资源,不劳而获地吃点肉,喝点汤,就足够了。他们毕竟不像那些底层的黔首,需要靠搏命,去拼出一条人生坦途,实现财富的获得,阶层的跃升。
事实上,那些海外拓殖过程中的“成功人士”,已经走在刘皇帝期望的道路上,海外的金银、粮食、香料、木材、珍珠玛瑙,乃至奴隶,都是通过他们反哺国内,为大汉的繁荣做着贡献。
至于今后,或许会发生些变化,毕竟,刘皇帝已经允诺分封,允许勋贵们在诸封国下拥有自己的领地与封邑,自己的地盘,总归要多费些心思的。
但可以想见的是,绝大部分的资源,还是会向国内转移,这也是由他们的地位决定的,毕竟,对勋贵而言,国内才是根基,若无国内的支持,在海外占领再大的地盘,也不过是无根浮萍。
或许在长时间的经营后,形势会逐渐发生变化,勋贵们的发展重心会有所偏移,对海外领地的重视程度会提高,投入的资源会增多,甚至脱离中土大宗的掌控。
但是,在此之前,大汉已经攫取了足够多财富与资源,这本就是刘皇帝所期待的,发挥其作为大汉内部矛盾宣泄的蓄水池的作用,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即便较前汉、李唐国运延长一百年,那也是一种进步。而同宗同源的关系存在,海外领地想要完全摆脱中国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
哪怕以最悲观眼光去看待,有朝一日,大汉亡国了,刘家子孙坐不稳江山了,那些海外的封国,也能承担起延续他刘氏香火的责任,亡国也罢,不至灭种即可。
多分封几个皇子,多建几个海外邦国,即便不能全部守住,哪怕只存留下一个,刘皇帝这最基本的目标也就实现。而相比于让中国的刘家天下千秋万代,此事实现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s://www.xingfulaiqiaomen.com/xs/0/94/13235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xingfulaiqiaom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