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9章 赵二为官
推荐阅读:山沟里的制造帝国、沧元图、大唐不良人、孙猴子是我师弟、星临诸天、无限先知、超灵气时代、血税、天涯海阁小师妹、娱乐超级奶爸、
第1109章赵二为官
谈及中牟县,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会联想到曹操、刺董、逃难、陈宫等关键词,只不过,在当下的大汉,没有《三国演义》,又笼罩在东京的盛名下,中牟县的名气并不高。
不过名气归名气,坐落中原腹地,汴河之滨,西接郑州,东连开封,属东西往来通衢,中牟是实实在在的中原大县,不论从人口还是从经济,都是一座繁荣的县邑。
到开宝二年,经过新一轮的户籍清查,中牟县的在籍人口已然达到了一万零八百余户,真万户大县。皇帝刘承祐出巡时,也曾多次驻陛于此。
论人口的密度,天下绝没有哪个州府比得上开封,哪怕素以人口稠密著称的江浙地区也比不上,没办法,谁叫这是京师所在。东京城内外,居住的官军农工商,已达百万,但若包含开封府下辖的诸县,人口还得再增加几成。天下首府的地位,绝不是说笑的,一府的人口,堪比几个偏远的边道。
有一段时间,刘承祐为京师的人口充盈,感到欣喜,感到自豪。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已开始感到压力了,过于集中的人口,带来了极大的管理上的压力,粮食上的压力。
从大汉全局来看,人口远未到饱和的地步,土地上的矛盾还很宽松,但是在想开封这样的局部地区,人口显然过剩。不过,对此却也没有什么根本的解决办法,大汉京城,就像一座磁力强大的吸铁石,吸引着天南海北的人,朝这边汇聚。
过去的十多年中,开封府所辖区划不断扩大,也有分流人口的用意。但现如今,这招也不好用了,毕竟开封府管辖的镇已经足够大了,到开宝二年,除东京城外,已有足足十三个县。再扩大的话,就可以直接把京畿道也拆分出来,开封府单独设道了。
但不管如何,对于如今的开封府而言,人口的充盈,完全属于幸福的烦恼。而底下的诸县官员,则属于欣喜了,人口越多,也代表州县的等级越高,官职的品秩越高。
新到任的中牟知县,是个年轻人,虽然号称二十六岁,实际上还不满二十五周岁,不过名气很大。他叫赵匡义,袭父爵广平伯(降等世袭),荣国公赵匡胤的兄弟,乾祐十五年的探花。
赵匡义第一次履职并不在中牟,虽然出身显赫,及第高中,又有皇帝的关照,但最开始赵匡义是被委以原武县的。在任的两年时间中,干得果真出色。
赵二的能力,的确不俗,关系处得好,手腕也厉害,在原武县任上,清理刑狱,打击了一批土豪劣绅,名望大涨,并时时了解民间疾苦,解民之忧,济民之困。
原武县滨临黄河,是水患屡发之地,赵匡义也十分重视,因而对堤防沟渠的建设十分上心。他凡事喜欢亲力亲为,每逢春冬枯水期,都亲自带人加固堤岸,巡视工程。
是以,到任一年后,原武便焕然一新,境内肃然,人情愉悦。两年过后,堪称大治,不管是辖下的吏民,还是监察的御史,抑或巡视的上官,对赵匡义都是赞扬有嘉。
于是,在开宝二年季春,经过吏部考评,一致认为,一个小小的原武县,对赵匡义而言太过轻松了,该给他加担子,给他更广阔的空间,施展他的才能。
然后,经过吏部尚书窦仪的署敕,一纸调令,迁中牟县。对于赵匡义,有些老顽固的窦仪,实则很欣赏,因为其孝名,也因为赵匡义是个标准的士大夫,青年俊才。
事实上,当各种优势条件都在赵匡义的身上体现时,仕途怎能不一帆风顺,升官怎能不快?像赵匡义这样的人,起步高,又具备才干,只要按部就班,终有一日能登高位。
如今,到任中牟还不慢三个月,赵匡义就已经开始留下属于他的印迹了。每个地方政风民情不同,赵匡义在中牟也改了施政方向。
劝课农桑,秉公执法,这些是基本方针,因为中牟毗邻京师,也算天子脚下,吏治也差不到哪里去,治安也十分良好,很多重拳行动,是无法使出来的。
于是,赵匡义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劝读、劝学上,积极改善当地学校的条件,资助那些穷困的读书人,鼓励学习,多提倡教化,宣扬德育,并聚集县内的一些文才,一起编纂中牟县志。
在短短的时间内,赵知县的名声又打出去了,这是个不愁找不到事做的人。并且,精力旺盛,在加强教化工作的同时,公务方面,也从未怠慢,总是以一种饱满的精神状态,处置公事,条分缕析,井井有条。
酷暑时节,天气异常炎热,正常情况下,中牟县的百姓,要么顶着炎热忙于生计,要么躲在家里避暑,又或者在树下河边纳凉,到茶寮书馆喝茶听故事。
不过今日,显然有些特殊,足有数百人,齐聚于县衙,看热闹。虽然随着天下承平,民间百姓的娱乐活动也开始丰富了,但眼前的热闹,显然是少见的,吸引力十足,乃有这么多人不顾炎热,聚众围观。
十数名县衙的差役,手执水火棍,维持着秩序,在升堂前,看围观的百姓众多,天气又热,人又拥挤。知县赵匡义还专门命人,准备了两大缸井水,抬至衙前,以供民众们解渴去暑。
虽然只是个很小的举动,但围观的中牟百姓,都对这个新到任不久的亲民官赞扬不已,觉得自己是真得到了父母一般的关怀。
能够引起如此轰动的案子,显然不是小事,也的确是赵匡义上任以来发生的最大的一件案子。事情虽大,但调查、审断起来,却也不难,事实清晰,证据齐全。
这是一场因财产而酿成的人伦惨剧。中牟县内有一户土豪姓张,年轻的时候是禁军军官,家主人唤张翁,家中有田宅五百余亩,县城内有产业若干,是县内比较有名的富户了。
膝下有三个儿子,五月初,张翁在走亲回程途中,落马重伤,其后去世,留下的一大片家业,没有遗嘱,让儿子们争得头破血流。
当然,有资格的,只有长子与次子,这二人是张翁发妻所生,小妾生的三子,只能看戏。正常而言,清官难断家务事,就算闹到官府,也不好处置,最多是发还乡里,让他们宗族长老,共同决定。关键在于,此番涉及到了人命。
经过张家的长辈与乡老们的讨论,一致认为,长幼有序,还是该长子继承家业,拿大头,并分一部分与两个弟弟。
对这样的结果,同为嫡出的二子,当然不满意,面对偌大的家业,大哥就因为早出生,就占大拿大,或是嫉妒心,又或是财迷心窍,伙同当地的无赖,将长子绑了,丢入河中,做成失足溺死的假象。
但是长子运气较好,被路过的三子给救了,然后事情就大发了。再是亲兄弟,你不仁,我不义,长子直接告官。县衙差人索拿,一应涉案人员,都被锁下,赵匡义亲自审问,参与的无赖在他们前,把事情抖了个干净。
事情到此,也基本有个结果了,二子为夺家产,竟然狠下心要害亲哥,舆论大哗。然而,真正引起轩然大波的,是后面被人举告的事情,说是张翁去世的原因,是长子侍药时做了手脚,戕害其父,同样,也是为了早点继承财产
对此,赵匡义更加重视了,这种逆伦行为,比那些恶性治安事件,还要严重。再度调查,搜集证据,听取证词,经过半个月的时间,查了个水落石出,于是在今日,当堂宣判。
长子为谋家产,害死老父,罪在十恶,当堂判死,只待送交刑部、大理审核,就可送抵东京问斩。
次子的罪行要轻一些,但也是杀人未遂,与同谋的几人,流放西北,作为主谋,还多了五十杖。
同时,对于引起张家剧变的财产,也有了归属,赵匡义也直接宣判,由三子继承,但必须奉养嫡母以及养育两个兄长的子女
www.bq46.cc。m.bq46.cc
谈及中牟县,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会联想到曹操、刺董、逃难、陈宫等关键词,只不过,在当下的大汉,没有《三国演义》,又笼罩在东京的盛名下,中牟县的名气并不高。
不过名气归名气,坐落中原腹地,汴河之滨,西接郑州,东连开封,属东西往来通衢,中牟是实实在在的中原大县,不论从人口还是从经济,都是一座繁荣的县邑。
到开宝二年,经过新一轮的户籍清查,中牟县的在籍人口已然达到了一万零八百余户,真万户大县。皇帝刘承祐出巡时,也曾多次驻陛于此。
论人口的密度,天下绝没有哪个州府比得上开封,哪怕素以人口稠密著称的江浙地区也比不上,没办法,谁叫这是京师所在。东京城内外,居住的官军农工商,已达百万,但若包含开封府下辖的诸县,人口还得再增加几成。天下首府的地位,绝不是说笑的,一府的人口,堪比几个偏远的边道。
有一段时间,刘承祐为京师的人口充盈,感到欣喜,感到自豪。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已开始感到压力了,过于集中的人口,带来了极大的管理上的压力,粮食上的压力。
从大汉全局来看,人口远未到饱和的地步,土地上的矛盾还很宽松,但是在想开封这样的局部地区,人口显然过剩。不过,对此却也没有什么根本的解决办法,大汉京城,就像一座磁力强大的吸铁石,吸引着天南海北的人,朝这边汇聚。
过去的十多年中,开封府所辖区划不断扩大,也有分流人口的用意。但现如今,这招也不好用了,毕竟开封府管辖的镇已经足够大了,到开宝二年,除东京城外,已有足足十三个县。再扩大的话,就可以直接把京畿道也拆分出来,开封府单独设道了。
但不管如何,对于如今的开封府而言,人口的充盈,完全属于幸福的烦恼。而底下的诸县官员,则属于欣喜了,人口越多,也代表州县的等级越高,官职的品秩越高。
新到任的中牟知县,是个年轻人,虽然号称二十六岁,实际上还不满二十五周岁,不过名气很大。他叫赵匡义,袭父爵广平伯(降等世袭),荣国公赵匡胤的兄弟,乾祐十五年的探花。
赵匡义第一次履职并不在中牟,虽然出身显赫,及第高中,又有皇帝的关照,但最开始赵匡义是被委以原武县的。在任的两年时间中,干得果真出色。
赵二的能力,的确不俗,关系处得好,手腕也厉害,在原武县任上,清理刑狱,打击了一批土豪劣绅,名望大涨,并时时了解民间疾苦,解民之忧,济民之困。
原武县滨临黄河,是水患屡发之地,赵匡义也十分重视,因而对堤防沟渠的建设十分上心。他凡事喜欢亲力亲为,每逢春冬枯水期,都亲自带人加固堤岸,巡视工程。
是以,到任一年后,原武便焕然一新,境内肃然,人情愉悦。两年过后,堪称大治,不管是辖下的吏民,还是监察的御史,抑或巡视的上官,对赵匡义都是赞扬有嘉。
于是,在开宝二年季春,经过吏部考评,一致认为,一个小小的原武县,对赵匡义而言太过轻松了,该给他加担子,给他更广阔的空间,施展他的才能。
然后,经过吏部尚书窦仪的署敕,一纸调令,迁中牟县。对于赵匡义,有些老顽固的窦仪,实则很欣赏,因为其孝名,也因为赵匡义是个标准的士大夫,青年俊才。
事实上,当各种优势条件都在赵匡义的身上体现时,仕途怎能不一帆风顺,升官怎能不快?像赵匡义这样的人,起步高,又具备才干,只要按部就班,终有一日能登高位。
如今,到任中牟还不慢三个月,赵匡义就已经开始留下属于他的印迹了。每个地方政风民情不同,赵匡义在中牟也改了施政方向。
劝课农桑,秉公执法,这些是基本方针,因为中牟毗邻京师,也算天子脚下,吏治也差不到哪里去,治安也十分良好,很多重拳行动,是无法使出来的。
于是,赵匡义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劝读、劝学上,积极改善当地学校的条件,资助那些穷困的读书人,鼓励学习,多提倡教化,宣扬德育,并聚集县内的一些文才,一起编纂中牟县志。
在短短的时间内,赵知县的名声又打出去了,这是个不愁找不到事做的人。并且,精力旺盛,在加强教化工作的同时,公务方面,也从未怠慢,总是以一种饱满的精神状态,处置公事,条分缕析,井井有条。
酷暑时节,天气异常炎热,正常情况下,中牟县的百姓,要么顶着炎热忙于生计,要么躲在家里避暑,又或者在树下河边纳凉,到茶寮书馆喝茶听故事。
不过今日,显然有些特殊,足有数百人,齐聚于县衙,看热闹。虽然随着天下承平,民间百姓的娱乐活动也开始丰富了,但眼前的热闹,显然是少见的,吸引力十足,乃有这么多人不顾炎热,聚众围观。
十数名县衙的差役,手执水火棍,维持着秩序,在升堂前,看围观的百姓众多,天气又热,人又拥挤。知县赵匡义还专门命人,准备了两大缸井水,抬至衙前,以供民众们解渴去暑。
虽然只是个很小的举动,但围观的中牟百姓,都对这个新到任不久的亲民官赞扬不已,觉得自己是真得到了父母一般的关怀。
能够引起如此轰动的案子,显然不是小事,也的确是赵匡义上任以来发生的最大的一件案子。事情虽大,但调查、审断起来,却也不难,事实清晰,证据齐全。
这是一场因财产而酿成的人伦惨剧。中牟县内有一户土豪姓张,年轻的时候是禁军军官,家主人唤张翁,家中有田宅五百余亩,县城内有产业若干,是县内比较有名的富户了。
膝下有三个儿子,五月初,张翁在走亲回程途中,落马重伤,其后去世,留下的一大片家业,没有遗嘱,让儿子们争得头破血流。
当然,有资格的,只有长子与次子,这二人是张翁发妻所生,小妾生的三子,只能看戏。正常而言,清官难断家务事,就算闹到官府,也不好处置,最多是发还乡里,让他们宗族长老,共同决定。关键在于,此番涉及到了人命。
经过张家的长辈与乡老们的讨论,一致认为,长幼有序,还是该长子继承家业,拿大头,并分一部分与两个弟弟。
对这样的结果,同为嫡出的二子,当然不满意,面对偌大的家业,大哥就因为早出生,就占大拿大,或是嫉妒心,又或是财迷心窍,伙同当地的无赖,将长子绑了,丢入河中,做成失足溺死的假象。
但是长子运气较好,被路过的三子给救了,然后事情就大发了。再是亲兄弟,你不仁,我不义,长子直接告官。县衙差人索拿,一应涉案人员,都被锁下,赵匡义亲自审问,参与的无赖在他们前,把事情抖了个干净。
事情到此,也基本有个结果了,二子为夺家产,竟然狠下心要害亲哥,舆论大哗。然而,真正引起轩然大波的,是后面被人举告的事情,说是张翁去世的原因,是长子侍药时做了手脚,戕害其父,同样,也是为了早点继承财产
对此,赵匡义更加重视了,这种逆伦行为,比那些恶性治安事件,还要严重。再度调查,搜集证据,听取证词,经过半个月的时间,查了个水落石出,于是在今日,当堂宣判。
长子为谋家产,害死老父,罪在十恶,当堂判死,只待送交刑部、大理审核,就可送抵东京问斩。
次子的罪行要轻一些,但也是杀人未遂,与同谋的几人,流放西北,作为主谋,还多了五十杖。
同时,对于引起张家剧变的财产,也有了归属,赵匡义也直接宣判,由三子继承,但必须奉养嫡母以及养育两个兄长的子女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s://www.xingfulaiqiaomen.com/xs/0/94/13154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xingfulaiqiaom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