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斑小说 > 军史小说 > 诡三国 > 第九十九章 鹿山论道

第九十九章 鹿山论道

推荐阅读:山沟里的制造帝国沧元图大唐不良人孙猴子是我师弟星临诸天无限先知超灵气时代血税天涯海阁小师妹娱乐超级奶爸

    鹿山,原本没什么人的,只有些许农夫和柴夫在山脚下居住。

    因为庞家的老祖宗庞德公年龄渐渐大了,原本居住的地方鱼梁州湿气太重,于身体不利,因此特意征得庞德公同意之后,硬生生在鹿山上开出了一条山路,还搭建了飞龙亭和隐龙居,所以别看庞家在官场上好像没有多少人,可是实际上潜伏在水面之下的力量不可估量。

    斐潜依据士族礼节,带来了一对大雁作为拜见庞德公之礼,拜见别人或许还可以含糊一下,但是像这种天下知名的人士,真心马虎不得。

    相传孔子拜见老子之时,就是以雁为礼。

    雁礼其意有三:

    其一雁为候鸟,秋天南飞,春天北归,来去有时,从不失节,因此常喻为信义之人;

    其二雁行止有序,雁群在迁徙飞行时成行成列,强壮之雁领头,而幼及弱者追随其后,从不逾越,因此也被常用喻为守礼之人;

    其三雁雌雄一配而终,从未有离异或者乱弃的现象,所以也被常用喻为忠贞之人。

    并且传闻庞德公偏好黄老之学,备上雁礼,也有敬重其与老子的一点意思在内。

    庞德公还是在瀑布之旁的飞龙亭接见的斐潜。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虽说鹿山的瀑布没有像李白笔下的那么雄伟,但是毕竟是选择的地点太好了,一边是奔腾而下的瀑布,一边是高耸的山峰,而脚下这一块修建了小亭子的山石又是向外延伸的,人站在上面,山风一吹,竟有一种可以凌空飞去的感觉。

    庞德公背对着斐潜,抬着头似乎在看着天空发呆,没有说话。

    斐潜作为小辈,自然也不好说话,只能是静静在一旁拱手肃立。

    或许是瀑布带来富含负离子的水汽,或许是山间空旷轻灵的山风,斐潜这几天烦躁的心在这一刻渐渐的安静下来,不想其他,不愤不烦,竟觉得舒适无比,身心得到了充分的放松,一时间竟有些失神……

    也不知过了多久,等斐潜回过神来,才发现庞德公已经是转过身来,正在面露微笑的看着他。

    斐潜福至心灵,连忙拜下,口称多谢。

    庞德公微微点点头,让斐潜上前坐下之后,才缓缓的说道:“莫要谢吾,乃汝自得矣。观汝上山之时,风火之气太重,故而有意待汝与清静,非吾不知待客之道尔。须知心动亦要心静。”

    斐潜连忙再拜。

    庞德公摆摆手,让斐潜无需多礼,还是用那缓缓的语调说道:“吾曾与汝师泛舟鱼梁,谈古论今,推敲经章,歌琴欢聚,如今想起仍然历历在目。汝师如今可好?”

    斐潜竟不知应该如何回答,回答好么,蔡邕现在还是处在危险期,回答不好么,也暂时并没有什么大事……

    斐潜思索了一下,还是将曹操劫帝之后,他劝蔡邕离京等等一干事项全盘托出,然后说道:“如今弟子彷徨,也不知是对是错……”

    “趋吉避凶,人之常情,无谓对错。”庞德公平缓的语调似乎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说道,“直各行其道尔,汝师有道,故不擅离。”

    是啊,蔡邕师傅是在用他的行为遵循着自己的道义……

    庞德公慈祥的笑笑,说道:“汝师书信中曾言,汝天资聪慧,待人温雅,机变有度,唯独尚未寻得自身之道,是故常迷茫不知所措。”

    斐潜一个激灵,蔡邕蔡老头子简直是拿捏的这么准啊,可是为何没有跟我提及这些事情呢?

    “汝师言,其道非汝道,故不能授,荐汝至此,望吾授道,子渊,可知道为何物?”

    “这道……”斐潜还真说不上来,老子都说了,道可道,非常道,或许针对于物体的话应该说是规律,又或者是规矩,可是庞德公的意思并不是问物理上面的“道”,而是问人的行为上面的“道”,这要如何解释形容才是?

    庞德公也没有让斐潜立刻回答出来的意思,旋即又问:“何为天道?”

    这个么,斐潜倒是清楚,便回答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庞德公点点头,说道:“何为人道?”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善。为何天道补不足而人道损不足?”庞德公进一步问道。

    “……因天无欲,而人有欲?”斐潜想了一想,方回答道。

    庞德公微笑的点点头,说道:“是故顺于天,发于情,止于欲,方为道也。”

    这就是庞德公对于人心之道的解释。

    顺于天,不是说天气天空,而是天时之意,是每一个人最大优势,是顺应上天赋予的天赋,而不是随意的选择;

    发于情是说要自己要感兴趣,要在情感上就要接受,否则再好的道义自己不接受不愿意去做,也没办法去遵循的;

    止于欲就是讲要控制自己的私体欲望,不要被欲望所摆布,要有一个整体的范围束缚,才不会无止境的扩散,陷入沉沦不知道义。

    庞德公讲授的道义就是包括三个方面:天时,己情,止欲。天时为骨,己情为肉,加上止欲为肤,方为一个完整的道义。

    斐潜拜谢,但是按照庞德公所说的,现在是可以做出大体上一个框架是有了,但是还是很空洞,不具体,还不能算是寻得到了自己的“道”。

    于是斐潜就这个问题再次向庞德公请教,没想到庞德公却说道:“心之道各有不同,汝需自行寻之。”

    得,这么一说还是要靠自己。

    不过也不能就这么放弃然后离开,毕竟方才的一席话,对于斐潜来说也有很大的帮助,至少让斐潜知道要如何构架出自己的道义,而且他有一种感觉,如果确立出了自己的道义,将对自己今后的人生至关重要。

    古人常说的立长志,非长立志就是这个道理。

    能够寻找到自己的道义,坚定不移的走下去的人,一般情况下都会取得很大的成就,而那些今天换一个理想,明天做新的梦想的,到最后常常是发现自己什么都没能做出来。

    至少在这一块教育上,斐潜觉得后世还不如汉代。

    斐潜觉得既然有这个机会了,那么怎样都要向庞德公这个充满智慧的老者,多多请教学习一些才是,但是这个鹿山之上自己还没那个资格居住,所以退而求其次,向庞德公恳求能在山下“搭庐而居,时刻请教”,庞德公对此也没有反对。

    既然没反对,那就是可以了。斐潜于是向庞德公告辞,回到了襄阳城,寻找能工巧匠,开始他在鹿山的“搭庐”生涯……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s://www.xingfulaiqiaomen.com/xs/0/671/75155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xingfulaiqiaom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