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不要不识抬举
推荐阅读:山沟里的制造帝国、沧元图、大唐不良人、孙猴子是我师弟、星临诸天、无限先知、超灵气时代、血税、天涯海阁小师妹、娱乐超级奶爸、
第367章不要不识抬举
张安世其实并不担心高祥,这是成熟的老吏,行事稳重,却也谨慎。
最紧要的是,这右都督府上下官吏,都有盼头。
对于下级的官吏而言,随着新政的政绩,他们的将来必可水涨船高,有了升迁的动力,大家都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
而对于高祥而言,他现在所追求的,乃是名垂青史。
名垂青史这东西,看似虚无缥缈,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却是巨大的诱惑。
新政成败,决定了一个人千百年之后的功过,成则后人敬仰,败则遗臭万年,关系到的何止是自身对于身后之名的看重?
实则,这其实也是这个时代家庭观念的看重,古人重视家庭,更看重自己的儿孙,若是名声不好,儿孙羞于启齿,要知道,古代的望族,子孙们都乐于将自己的祖宗挂在嘴边的,因而祖先的名声,至关重要。
张安世其实并不在乎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对两世为的人而言,张安世唯一想的,不过是想留下一点什么,至于留下的痕迹被人如何评说,反而不紧要了。
毕竟人类的认知反转实在太多,即便是秦桧都可被人洗得从黑至白,历史上的所谓光辉形象,大抵都能用显微镜找出黑点,而那些动辄屠城的暴徒,人们却大多不会过于苛责,反而从其言行举止之中找出几分所谓真性情之处。
可见所谓的身后之名,不过是个笑话。
到了次日,栖霞来了一位客人。
这位客人其实常来,每一两个月便要来一次,只是从前,他带着的乃是东宫的禁卫,可现在带着的却是幼军。
夏瑄和金大洲二人领着一干校尉伴了皇孙的大驾,他们乐于来栖霞,不只是能感受这里的热闹,最紧要的是,他们总是在谋划做点什么买卖才好。
京城三凶那等不太聪明的人都能发财,没道理他们这些拥有优良血脉的人不可以。
至于朱瞻基,起初来确实是一次次见识风情,图个热闹。
后来纯粹就只是想出来散散心,见一见自家舅舅了。
舅甥相见。
张安世一如既往的很高兴,喜滋滋地道:“我的好瞻基,你可算来了,听闻你近来读书总是走神,是吗?”
朱瞻基点了点头道:“成日读《资治通鉴》,我已读通了,却非要教我倒背如流,实在可恨。”
张安世感慨道:“能成大事者,历来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样只强背的,十之八九,教出来的也是迂秀才。瞻基啊,过一些日子,我想办法,到陛下的跟前说上几句。你那新的师傅叫什么来着?”
“姓王,叫王通,阿舅一定要好好地告他的黑状。”
张安世却是拉下脸来:“这是什么话?我只是如实奏报,什么叫走高黑状,这样说的倒显得我似佞臣。”
朱瞻基皱着小眉头道:“可是……”
张安世连忙捂住他的嘴:“好啦,来了栖霞就少说多看。”
等到张安世放开手,朱瞻基倒是乖巧地应了:“噢。”
张安世便又变回那个热情可亲的舅舅了,笑道:“今日想去哪儿瞧热闹?”
“我……我想去学堂里瞧一瞧。”
“嗯?”
朱瞻基道:“我听闻栖霞许多孩子都读书,我想瞧瞧他们是如何上学的。”
张安世便也干脆地道:“这个好办,阿舅安排。”
张安世总是乐于满足朱瞻基提出的任何合理请求。
让他多见识见识总不是坏事。
不多时,舅甥二人便一起来到了一处学堂。
这学堂很是普通,处于闹市之中。
朱瞻基好奇地道:“阿舅,学堂的选址怎这样吵闹?”
张安世耸耸肩,道:“这可怪不得他们,当初建这小学堂的时候,这儿还偏僻得很呢。可谁才晓得,不过两年的功夫,此处就热闹起来了。”
里头传出朗朗读书声,因是小学堂,不过是背诵一些算术的口诀罢了。
朱瞻基道:“他们教授的真简单。”
张安世与朱瞻基站在窗前,背着手,学堂的负责人和其他的教习,早已被校尉们请到一边去‘喝茶’,其余人退开,只二人隔着窗,瞧着里头满当当的课桌,足有七八十个孩子,挤在这并不宽敞的课室里继续朗读。
张安世声音放低,道:“伱在这样年纪的时候,还没有正经学算术呢!等他们到了你这个年纪,便要学更深的学问了,代数、几何的原理,你知道吗?”
朱瞻基道:“我学的和他们不同。”
张安世笑了笑道:“术业有专攻,所以你可别小看了人。”
朱瞻基看了一会,随即便跟随张安世来到这课室外的小校场里踱步。
朱瞻基踩着这小校场里的砂砾,突的道:“阿舅……我听人说,你不学无术……”
眼见张安世勃然大怒。
朱瞻基又道:“可杨溥师傅又说,阿舅治下,许多孩子都读书,杨溥学士说,只有圣人才可以做这样的事,可我瞧着阿舅……不像圣人。”
张安世惊喜道:“杨学士当真这样说?”
朱瞻基点头确定。
张安世感慨道:“这个家伙,怎么老揭我老底呢。”
朱瞻基道:“杨溥师傅还说,只有心存仁义之人,方才能做到这样的事,是为苍生为念,怀有怜悯之人……”
张安世摆摆手:“好了,好了,够了,听的我头痛。”
朱瞻基歪着脑袋看着他道:“这是杨溥先生在夸阿舅呢。”
张安世道:“他夸一夸,倒没什么妨碍,不过……你却不可信了这些鬼话。”
朱瞻基诧异道:“阿舅,难道他说错了?”
“大错特错。”张安世一本正经地道:“让人读书,可不是靠什么怜悯和仁义。”
朱瞻基很是好奇,便道:“那靠什么?”
“利益!”张安世道。
若换做杨溥亲来,见张安世给朱瞻基灌输这个,只怕要两眼一黑。
朱瞻基似乎对这等奇谈怪论,格外的感兴趣。
于是他怂恿张安世道:“阿舅,为何是利益?“
张安世道:“因为人读了书,就能从事更精细的工作,能有更大的价值,正因为如此,所以我才千方百计,鼓励他们去读书。”
朱瞻基道:“阿舅的意思是……他们读书……阿舅才有好处?”
“正是如此。”张安世毫不避讳地道:“所谓仁义的那一套,或者靠同情和怜悯,甚或是圣人所谓的教化,是不可能让人持之以恒的让最寻常的百姓子弟进学堂读书的。”
顿了顿,他接着道:“你瞧,这千百年来,天下的寻常百姓子弟,有几人能读书?这读书之人,不都是那些世家大族子弟吗?”
朱瞻基听罢,表情认真地起来,显得若有所思。
张安世则接着道:“所谓的仁义,不过是同情心,就好像一富人见别人衣不蔽体,因而怜悯,于是施舍给他一些衣食。可是鼓励富人们去乐善好施,就能让天下清平吗?若靠这样就可以,那么天下早就安居乐业了。”
朱瞻基点了点头,道:“阿舅说的对,那么……怎么样才可以呢?”
张安世道:“人只有自觉自己高贵,才会对别人施舍,施舍是不能长久的。看那历朝历代,也不乏有怀有怜悯之人,或者知晓仁义廉耻的君子,可他们能惠及几人呢?他们所接济的人可能有十户、百户,可藏在他看不到的地方,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人又有多少呢?”
说着,张安世摸了摸朱瞻基的脑袋,语重心长地继续道:“可利益就不一样了。利益是恒久的,你若是抱着施舍的态度去搞教育,那么这就永远是缘木求鱼。可你若是抱着功利的心态,这事反而有成功的希望了。”
张安世深深地看着他道:“就好像你这小子,将来若是想着,百姓们真可怜,子弟不能读书,你一定要让天下人的子弟都读书,那么这事必定会以笑话收场。可你不妨想,这么多百姓没有读书,产出低下,这样下去,大明靠这些人,能征几个税?栖霞的商行,产出的货物,又能售予几人?你这般想之后,那么这事就有成功的希望了。”
朱瞻基定定地看着他,问道:“阿舅,这是为何呢?”
张安世道:“很简单,因为……这些百姓,其实并不需要施舍,施舍除了令某些富人所谓自我的精神得到满足之外,对于整个天下没有太大的益处。你以功利之心去看待这件事,给他们创造读过书,便可以改变命运,可以改善生活的机会,那么,不需你去催促这些百姓,百姓们便是节衣缩食,也要供子弟们读书不可了。”
“所谓的仁义之心,不过是将自己视为圣人和君子,而将百姓视为草芥而已,因为他们和牛马一般,必须因为自己的恻隐之心,或者是自己圣人之学中的某种道德,才可以改善百姓的境遇。这不过是王侯将相们的那一套罢了,可你要知道,其实这些寻常百姓,除了出身不好,家境贫贱之外,实则与这朝中所谓的公卿并没有什么不同。”
说到这里,张安世抬手,指了指站在远处的夏瑄和金大洲,道:“你瞧见那两个傻瓜吗?他们若不是夏公和金公的儿子,只怕他们和这里头寻常百姓子弟的相比,还远远不如呢。”
“所以说,你要做任何事,首先要做的,不是抱着所谓施舍的心态,要干成一件事,首先要做的事无他,你将他们当成一个人来看待即可,你设身处地想,这些和你一样的人,你颁布了一个法令之后,这些趋利避害的人,会想什么,会有什么顾虑,那么针对这些,去尽量解决这些顾虑,而后用功利去鞭策他们,他们自然而然,趋之若鹜,那么你要办的事也就无往不利了。”
朱瞻基细细地听着,道:“我似乎明白了,栖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对阿舅有利,对这些百姓也有利,正因如此,所以一切才都水到渠成。”
“聪明!”张安世不吝赞道,欣慰地看着他道:“不愧是我外甥,是我张家的种。”
朱瞻基却继续问:“可是阿舅,这仁义廉耻,当真无用吗?”
张安世立即摇头道:“仁义廉耻当然是好的,可仁义廉耻只是规范自己用的,是内在的东西。可若是将仁义廉耻挂在嘴边,去约束别人的人,那么这个人……必无仁义,也十之八九没有廉耻。”
朱瞻基道:“可是阿舅平日成日教我说,要孝顺……”
张安世顿时怒了,提高了声调道:“我们说的是仁义廉耻,没说忠孝,忠孝能和仁义廉耻一样吗?瞻基,你糊涂啊……”
朱瞻基忙耷拉着脑袋道:“好啦,好啦,阿舅你别生气。”
张安世见他服软,这才放心。
其他事可以商量,可是百善孝为先,这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商量的。
这是汉家的传统美德,若是这个都没了,那么千年文脉也就断绝了。
到了中秋,夏税的征收终于有了眉目。
这个时候,蜀王朱椿却从苏州回京,途径栖霞,特意来访。
张安世和朱椿其实没有多少私人交情,不过是堪堪见了两面而已。
不过因为同进共退,因此关系比寻常人近了一些。
张安世邀了朱椿到后衙里,朱椿显得风尘仆仆,脸上带着明显的倦意。
张安世道:“这一趟去苏州,如何?”
朱椿累归累,却精神还算饱满,听到张安世的话,没有立即回答,他心思比寻常人深沉,顿了顿,只道:“是有一些阻碍,不过诸事只要肯下功夫,没有不能解决的道理。”
张安世道:“苏松一带,士绅极多,人们都说此地乃是文脉所在。所谓文脉,不过是读书人多一些而已,恰恰因为如此,所以阻力也大,倒是我这右都督府,反而清闲一些,所领的州县之中,说是士绅,可与苏松的读书人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朱椿笑道:“当初有人请本王来做这左都督,治应天府和苏州、松江等地,想来目的就是如此。”
听着这话,张安世却是忍不住笑了起来,道:“可惜他们失算了。”
朱椿只笑了笑,没有再多说什么。
当下张安世让人备上了一桌宴席,他与张安世小酌之后,便道:“本王还需去主持夏税,就此告辞了。”
张安世道:“此番左都督府,夏税应当征收的不少吧。”
朱椿大笑:“哪里……粗略估计的话,确实不少。”
不过朱椿没有往深里说,便与张安世拜别。
从右都督府出来,便需往渡口去,朱椿却没有登车,而是直接步行。
他走在栖霞的街巷里,此时的栖霞,又与从前不同了。
他行至半途,不禁感慨:“何时应天、苏州都如这般,本王也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随扈的其中一人,乃成都左卫指挥使同知陈强。
陈强道:“殿下,此番这些苏州诸绅这般求告,斯文扫尽。可见他们已是穷途末路,有殿下压着,他们哪里敢造次?想来用不了多久,殿下便可成功。”
蜀王朱椿却是微笑道:“你跟了本王几年了?”
陈强恭谨地道:“自蜀王殿下就藩,卑下便扈从殿下。”
朱椿道:“跟着本王这么多年,还是这样糊涂。你啊……还是看不透。”
陈强诧异道:“还请殿下示下。”
朱椿驻足,在一处货郎的摊子跟前停下,这货郎卖的乃是糖人,许多稚童围着,只是他们没钱,便只远远看着‘望梅止渴’。
朱椿道:“买一些下来,给孩子们吃,别买多了,凡事吃多了也不好,一人给一支。”
后头的随扈便应下。
朱椿却已先步行走了,陈强继续亦步亦趋地跟着。
朱椿这时才道:“你只看到他们跪在本王脚下痛哭流涕,见他们不顾斯文扫地,一个个哀嚎恸哭。可你想过没有,一个体面的人若是连脸面都不要了,肯如此屈膝奴颜。这样的人,方才是最可怕的。”
陈强惊异地道:“是吗?”
朱椿道:“他们今日可以如此,那么明日就敢杀人,也正因如此,所以本王才紧急回京,就是觉得有些不对劲。”
陈强却是不以为然地道:“他们还能如何,不过是案板上的鱼肉罢了。”
朱椿抿抿嘴,一时没有说话,良久才道:“本王现在想的,是该如何应对。至于你这浑人,动辄什么鱼肉,什么他们敢如何的话,就不必再提了。这样的空话多言无益,对付那些人,需用十二万分的精神对待。”
“今日与威国公相见,当时倒是有一句话是对的,他们那右都督府的士绅,与左都督府治下的这些人比,实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足挂齿。”
陈强忙道:“是,是,殿下……打算如何应对呢?”
朱椿微笑,眼神闪烁着,转眸之间,陡然杀机毕露。
等这目光落在陈强的身上,这眼神又变得温和起来,轻轻地道:“希望他们不要不识抬举!”
www.bq46.cc。m.bq46.cc
张安世其实并不担心高祥,这是成熟的老吏,行事稳重,却也谨慎。
最紧要的是,这右都督府上下官吏,都有盼头。
对于下级的官吏而言,随着新政的政绩,他们的将来必可水涨船高,有了升迁的动力,大家都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
而对于高祥而言,他现在所追求的,乃是名垂青史。
名垂青史这东西,看似虚无缥缈,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却是巨大的诱惑。
新政成败,决定了一个人千百年之后的功过,成则后人敬仰,败则遗臭万年,关系到的何止是自身对于身后之名的看重?
实则,这其实也是这个时代家庭观念的看重,古人重视家庭,更看重自己的儿孙,若是名声不好,儿孙羞于启齿,要知道,古代的望族,子孙们都乐于将自己的祖宗挂在嘴边的,因而祖先的名声,至关重要。
张安世其实并不在乎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对两世为的人而言,张安世唯一想的,不过是想留下一点什么,至于留下的痕迹被人如何评说,反而不紧要了。
毕竟人类的认知反转实在太多,即便是秦桧都可被人洗得从黑至白,历史上的所谓光辉形象,大抵都能用显微镜找出黑点,而那些动辄屠城的暴徒,人们却大多不会过于苛责,反而从其言行举止之中找出几分所谓真性情之处。
可见所谓的身后之名,不过是个笑话。
到了次日,栖霞来了一位客人。
这位客人其实常来,每一两个月便要来一次,只是从前,他带着的乃是东宫的禁卫,可现在带着的却是幼军。
夏瑄和金大洲二人领着一干校尉伴了皇孙的大驾,他们乐于来栖霞,不只是能感受这里的热闹,最紧要的是,他们总是在谋划做点什么买卖才好。
京城三凶那等不太聪明的人都能发财,没道理他们这些拥有优良血脉的人不可以。
至于朱瞻基,起初来确实是一次次见识风情,图个热闹。
后来纯粹就只是想出来散散心,见一见自家舅舅了。
舅甥相见。
张安世一如既往的很高兴,喜滋滋地道:“我的好瞻基,你可算来了,听闻你近来读书总是走神,是吗?”
朱瞻基点了点头道:“成日读《资治通鉴》,我已读通了,却非要教我倒背如流,实在可恨。”
张安世感慨道:“能成大事者,历来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样只强背的,十之八九,教出来的也是迂秀才。瞻基啊,过一些日子,我想办法,到陛下的跟前说上几句。你那新的师傅叫什么来着?”
“姓王,叫王通,阿舅一定要好好地告他的黑状。”
张安世却是拉下脸来:“这是什么话?我只是如实奏报,什么叫走高黑状,这样说的倒显得我似佞臣。”
朱瞻基皱着小眉头道:“可是……”
张安世连忙捂住他的嘴:“好啦,来了栖霞就少说多看。”
等到张安世放开手,朱瞻基倒是乖巧地应了:“噢。”
张安世便又变回那个热情可亲的舅舅了,笑道:“今日想去哪儿瞧热闹?”
“我……我想去学堂里瞧一瞧。”
“嗯?”
朱瞻基道:“我听闻栖霞许多孩子都读书,我想瞧瞧他们是如何上学的。”
张安世便也干脆地道:“这个好办,阿舅安排。”
张安世总是乐于满足朱瞻基提出的任何合理请求。
让他多见识见识总不是坏事。
不多时,舅甥二人便一起来到了一处学堂。
这学堂很是普通,处于闹市之中。
朱瞻基好奇地道:“阿舅,学堂的选址怎这样吵闹?”
张安世耸耸肩,道:“这可怪不得他们,当初建这小学堂的时候,这儿还偏僻得很呢。可谁才晓得,不过两年的功夫,此处就热闹起来了。”
里头传出朗朗读书声,因是小学堂,不过是背诵一些算术的口诀罢了。
朱瞻基道:“他们教授的真简单。”
张安世与朱瞻基站在窗前,背着手,学堂的负责人和其他的教习,早已被校尉们请到一边去‘喝茶’,其余人退开,只二人隔着窗,瞧着里头满当当的课桌,足有七八十个孩子,挤在这并不宽敞的课室里继续朗读。
张安世声音放低,道:“伱在这样年纪的时候,还没有正经学算术呢!等他们到了你这个年纪,便要学更深的学问了,代数、几何的原理,你知道吗?”
朱瞻基道:“我学的和他们不同。”
张安世笑了笑道:“术业有专攻,所以你可别小看了人。”
朱瞻基看了一会,随即便跟随张安世来到这课室外的小校场里踱步。
朱瞻基踩着这小校场里的砂砾,突的道:“阿舅……我听人说,你不学无术……”
眼见张安世勃然大怒。
朱瞻基又道:“可杨溥师傅又说,阿舅治下,许多孩子都读书,杨溥学士说,只有圣人才可以做这样的事,可我瞧着阿舅……不像圣人。”
张安世惊喜道:“杨学士当真这样说?”
朱瞻基点头确定。
张安世感慨道:“这个家伙,怎么老揭我老底呢。”
朱瞻基道:“杨溥师傅还说,只有心存仁义之人,方才能做到这样的事,是为苍生为念,怀有怜悯之人……”
张安世摆摆手:“好了,好了,够了,听的我头痛。”
朱瞻基歪着脑袋看着他道:“这是杨溥先生在夸阿舅呢。”
张安世道:“他夸一夸,倒没什么妨碍,不过……你却不可信了这些鬼话。”
朱瞻基诧异道:“阿舅,难道他说错了?”
“大错特错。”张安世一本正经地道:“让人读书,可不是靠什么怜悯和仁义。”
朱瞻基很是好奇,便道:“那靠什么?”
“利益!”张安世道。
若换做杨溥亲来,见张安世给朱瞻基灌输这个,只怕要两眼一黑。
朱瞻基似乎对这等奇谈怪论,格外的感兴趣。
于是他怂恿张安世道:“阿舅,为何是利益?“
张安世道:“因为人读了书,就能从事更精细的工作,能有更大的价值,正因为如此,所以我才千方百计,鼓励他们去读书。”
朱瞻基道:“阿舅的意思是……他们读书……阿舅才有好处?”
“正是如此。”张安世毫不避讳地道:“所谓仁义的那一套,或者靠同情和怜悯,甚或是圣人所谓的教化,是不可能让人持之以恒的让最寻常的百姓子弟进学堂读书的。”
顿了顿,他接着道:“你瞧,这千百年来,天下的寻常百姓子弟,有几人能读书?这读书之人,不都是那些世家大族子弟吗?”
朱瞻基听罢,表情认真地起来,显得若有所思。
张安世则接着道:“所谓的仁义,不过是同情心,就好像一富人见别人衣不蔽体,因而怜悯,于是施舍给他一些衣食。可是鼓励富人们去乐善好施,就能让天下清平吗?若靠这样就可以,那么天下早就安居乐业了。”
朱瞻基点了点头,道:“阿舅说的对,那么……怎么样才可以呢?”
张安世道:“人只有自觉自己高贵,才会对别人施舍,施舍是不能长久的。看那历朝历代,也不乏有怀有怜悯之人,或者知晓仁义廉耻的君子,可他们能惠及几人呢?他们所接济的人可能有十户、百户,可藏在他看不到的地方,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人又有多少呢?”
说着,张安世摸了摸朱瞻基的脑袋,语重心长地继续道:“可利益就不一样了。利益是恒久的,你若是抱着施舍的态度去搞教育,那么这就永远是缘木求鱼。可你若是抱着功利的心态,这事反而有成功的希望了。”
张安世深深地看着他道:“就好像你这小子,将来若是想着,百姓们真可怜,子弟不能读书,你一定要让天下人的子弟都读书,那么这事必定会以笑话收场。可你不妨想,这么多百姓没有读书,产出低下,这样下去,大明靠这些人,能征几个税?栖霞的商行,产出的货物,又能售予几人?你这般想之后,那么这事就有成功的希望了。”
朱瞻基定定地看着他,问道:“阿舅,这是为何呢?”
张安世道:“很简单,因为……这些百姓,其实并不需要施舍,施舍除了令某些富人所谓自我的精神得到满足之外,对于整个天下没有太大的益处。你以功利之心去看待这件事,给他们创造读过书,便可以改变命运,可以改善生活的机会,那么,不需你去催促这些百姓,百姓们便是节衣缩食,也要供子弟们读书不可了。”
“所谓的仁义之心,不过是将自己视为圣人和君子,而将百姓视为草芥而已,因为他们和牛马一般,必须因为自己的恻隐之心,或者是自己圣人之学中的某种道德,才可以改善百姓的境遇。这不过是王侯将相们的那一套罢了,可你要知道,其实这些寻常百姓,除了出身不好,家境贫贱之外,实则与这朝中所谓的公卿并没有什么不同。”
说到这里,张安世抬手,指了指站在远处的夏瑄和金大洲,道:“你瞧见那两个傻瓜吗?他们若不是夏公和金公的儿子,只怕他们和这里头寻常百姓子弟的相比,还远远不如呢。”
“所以说,你要做任何事,首先要做的,不是抱着所谓施舍的心态,要干成一件事,首先要做的事无他,你将他们当成一个人来看待即可,你设身处地想,这些和你一样的人,你颁布了一个法令之后,这些趋利避害的人,会想什么,会有什么顾虑,那么针对这些,去尽量解决这些顾虑,而后用功利去鞭策他们,他们自然而然,趋之若鹜,那么你要办的事也就无往不利了。”
朱瞻基细细地听着,道:“我似乎明白了,栖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对阿舅有利,对这些百姓也有利,正因如此,所以一切才都水到渠成。”
“聪明!”张安世不吝赞道,欣慰地看着他道:“不愧是我外甥,是我张家的种。”
朱瞻基却继续问:“可是阿舅,这仁义廉耻,当真无用吗?”
张安世立即摇头道:“仁义廉耻当然是好的,可仁义廉耻只是规范自己用的,是内在的东西。可若是将仁义廉耻挂在嘴边,去约束别人的人,那么这个人……必无仁义,也十之八九没有廉耻。”
朱瞻基道:“可是阿舅平日成日教我说,要孝顺……”
张安世顿时怒了,提高了声调道:“我们说的是仁义廉耻,没说忠孝,忠孝能和仁义廉耻一样吗?瞻基,你糊涂啊……”
朱瞻基忙耷拉着脑袋道:“好啦,好啦,阿舅你别生气。”
张安世见他服软,这才放心。
其他事可以商量,可是百善孝为先,这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商量的。
这是汉家的传统美德,若是这个都没了,那么千年文脉也就断绝了。
到了中秋,夏税的征收终于有了眉目。
这个时候,蜀王朱椿却从苏州回京,途径栖霞,特意来访。
张安世和朱椿其实没有多少私人交情,不过是堪堪见了两面而已。
不过因为同进共退,因此关系比寻常人近了一些。
张安世邀了朱椿到后衙里,朱椿显得风尘仆仆,脸上带着明显的倦意。
张安世道:“这一趟去苏州,如何?”
朱椿累归累,却精神还算饱满,听到张安世的话,没有立即回答,他心思比寻常人深沉,顿了顿,只道:“是有一些阻碍,不过诸事只要肯下功夫,没有不能解决的道理。”
张安世道:“苏松一带,士绅极多,人们都说此地乃是文脉所在。所谓文脉,不过是读书人多一些而已,恰恰因为如此,所以阻力也大,倒是我这右都督府,反而清闲一些,所领的州县之中,说是士绅,可与苏松的读书人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朱椿笑道:“当初有人请本王来做这左都督,治应天府和苏州、松江等地,想来目的就是如此。”
听着这话,张安世却是忍不住笑了起来,道:“可惜他们失算了。”
朱椿只笑了笑,没有再多说什么。
当下张安世让人备上了一桌宴席,他与张安世小酌之后,便道:“本王还需去主持夏税,就此告辞了。”
张安世道:“此番左都督府,夏税应当征收的不少吧。”
朱椿大笑:“哪里……粗略估计的话,确实不少。”
不过朱椿没有往深里说,便与张安世拜别。
从右都督府出来,便需往渡口去,朱椿却没有登车,而是直接步行。
他走在栖霞的街巷里,此时的栖霞,又与从前不同了。
他行至半途,不禁感慨:“何时应天、苏州都如这般,本王也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随扈的其中一人,乃成都左卫指挥使同知陈强。
陈强道:“殿下,此番这些苏州诸绅这般求告,斯文扫尽。可见他们已是穷途末路,有殿下压着,他们哪里敢造次?想来用不了多久,殿下便可成功。”
蜀王朱椿却是微笑道:“你跟了本王几年了?”
陈强恭谨地道:“自蜀王殿下就藩,卑下便扈从殿下。”
朱椿道:“跟着本王这么多年,还是这样糊涂。你啊……还是看不透。”
陈强诧异道:“还请殿下示下。”
朱椿驻足,在一处货郎的摊子跟前停下,这货郎卖的乃是糖人,许多稚童围着,只是他们没钱,便只远远看着‘望梅止渴’。
朱椿道:“买一些下来,给孩子们吃,别买多了,凡事吃多了也不好,一人给一支。”
后头的随扈便应下。
朱椿却已先步行走了,陈强继续亦步亦趋地跟着。
朱椿这时才道:“你只看到他们跪在本王脚下痛哭流涕,见他们不顾斯文扫地,一个个哀嚎恸哭。可你想过没有,一个体面的人若是连脸面都不要了,肯如此屈膝奴颜。这样的人,方才是最可怕的。”
陈强惊异地道:“是吗?”
朱椿道:“他们今日可以如此,那么明日就敢杀人,也正因如此,所以本王才紧急回京,就是觉得有些不对劲。”
陈强却是不以为然地道:“他们还能如何,不过是案板上的鱼肉罢了。”
朱椿抿抿嘴,一时没有说话,良久才道:“本王现在想的,是该如何应对。至于你这浑人,动辄什么鱼肉,什么他们敢如何的话,就不必再提了。这样的空话多言无益,对付那些人,需用十二万分的精神对待。”
“今日与威国公相见,当时倒是有一句话是对的,他们那右都督府的士绅,与左都督府治下的这些人比,实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足挂齿。”
陈强忙道:“是,是,殿下……打算如何应对呢?”
朱椿微笑,眼神闪烁着,转眸之间,陡然杀机毕露。
等这目光落在陈强的身上,这眼神又变得温和起来,轻轻地道:“希望他们不要不识抬举!”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s://www.xingfulaiqiaomen.com/xs/0/324/40566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xingfulaiqiaom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