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斑小说 > 军史小说 > 大魏宫廷 > 第281章:春季之战【二合一】

第281章:春季之战【二合一】

推荐阅读:山沟里的制造帝国沧元图大唐不良人孙猴子是我师弟星临诸天无限先知超灵气时代血税天涯海阁小师妹娱乐超级奶爸

    就当韩国的将领雁门守李睦义无反顾地准备去当匡扶国家的孤胆英雄时,桓王赵宣已率领着麾下的北一军,回到了河东郡的安邑。

    此刻安邑,正由桓王赵宣身边另外一位谋士骆瑸打理,在得知这位王爷率军返回安邑后,骆瑸连忙出城相迎。

    此时的骆瑸,亦早已收到了河东守魏忌送来的书信,因此,对于桓王赵宣率领大军返回安邑一事倒也并不惊诧,唯独对赵宣委任降将乐成继续治理晋阳一事,感到有些意外。

    见此,赵宣遂解释道:“此乃周昪的建议,他觉得,此举或可试探乐成对我大魏的忠诚。”

    骆瑸闻言点点头。

    他也觉得周昪的建议很不错,毕竟就目前「魏韩同盟」的大趋势而言,他魏国并不能强行占据晋阳,否则难免会被指责吃相难看,但倘若启用降将乐成继续治理晋阳,那就完全没有问题,毕竟乐成暗中已投靠魏国的事,也并非是众所周知。

    “周昪呢?”骆瑸好奇问道。

    “还在尧县。”赵宣解释道:“为谨慎起见,他决定在界山一带驻扎一支军队,防止乐成反叛。”

    “不至于的。”骆瑸笑呵呵地说道。

    在他看来,若是乐成‘反叛’,最多也只是丢掉一个原本只已是在名义上归属韩国的太原,难道乐成还敢罔顾蓟城的王令,对他魏国宣战不成?

    “周昪也觉得乐成不可能会背弃我大魏,但凡是还是小心点为好。”说着,桓王赵宣将话题转到了河东的战事方面:“眼下河东这边的战况如何?”

    骆瑸闻言正色说道:“前两日刚收到魏忌大人的战报,战报中所言,河东军目前正在夏阳、汾阴一带与秦将王戬对峙。……王戬军似乎是兵力不足,暂时还未对河东军造成什么威胁,但魏忌大人却不敢掉以轻心,毕竟秦国在北方的驻军,除了西河的秦将王戬外,还有武信侯公孙起的兵马……”

    桓王赵宣静静听着骆瑸的描述,在听完后点点头说道:“大军初回安邑,需要两三日整顿,你且发书至汾阴,告诉河东守魏忌,就说本王将在三日后率领北一军支援汾阴,请他提前做好准备。”

    “遵命!”骆瑸拱手应道。

    当日,桓王赵宣将整顿大军的事宜交予大将张骜、李蒙等人,自己则返回了安邑城内的王府。

    回到王府后,他在回「书房」还是回「主卧」两者间有所犹豫。

    主卧,其实指的就是他正妻「韩姬」居住的寝卧,也就是当年先王赵偲还在世时,那位因为魏韩联姻而嫁到魏国的韩国公主,韩王然的堂妹。

    这些年来,赵宣与韩氏的关系并不和睦,原因无非就是夫妻二人在对待韩国的问题上始终存在分歧——其实确切点说,是因为桓王赵宣心中有根刺,不待见韩人而已。

    想想也是,在近二十年来,韩国与魏国整整打了四场战争,魏人能对韩国产生好感才怪。

    但是这次,桓王赵宣在犹豫了半响后,却是朝着北屋主卧走了过去。

    可能是因为他最近心情不错,毕竟,他此番进兵太原郡可谓是大获全胜,非但攻占了晋阳,还迫降了韩国名将、太原守乐成;也可能是因为他已得知韩国名存实亡,因此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想去看看韩姬。

    赵宣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长子名「琥」、次子名「珀」,女儿名「裳」,皆是侧室所生。

    是的,正妻韩氏无出。

    倒不是说这位韩国公主不能生育,只是因为赵宣不喜此女,以往一年到头也没有几次同塌而眠,韩氏生地出来才怪。

    值得一提的是,赵宣曾想过休妻,私下向周昪、张骜、李蒙等人询问,周昪等人早就知道赵宣与韩氏不合,大多支持赵宣。

    毕竟在周昪等人看来,当年先王赵偲允诺这门婚事,无非就是想缓和魏韩两国的关系而已,可现如今,他魏国已无需畏惧韩国,且赵宣、韩氏夫妇二人关系并不和睦,何必强行维持?

    但这件事,却遭到了骆瑸的强烈反对,骆瑸劝说赵宣的理由只有一个:即主母这些年来并无失德之处,岂可休掉这位嫡妻?

    除了骆瑸以外,赵宣的母亲沈太后亦强烈反对,甚至对此曾将赵宣叫到跟前责骂了一顿,这才使赵宣打消了这个念头。

    于是乎,后来赵宣就纳入了几房他中意的妾室,生下了赵琥、赵珀、赵裳。

    片刻之后,赵宣来到了韩氏的寝卧,也会敲门,直接推门走了进去。

    进屋后他便发现,韩氏坐在屋内桌旁的椅子上,人伏在桌上,好似是倦了在打盹。

    桌上,还摆着一些女工之物,以及一块尚未绣完的绢布。

    看着韩氏消瘦的身体以及单薄的衣衫,赵宣微微皱了皱眉,在左右瞧了几眼后,取来一件衣衫披在她身上。

    可能是这个动静惊动了正在小憩的韩氏,她好似受到惊吓般猛地抬起头来,待看到是自己夫婿时,她小小松了口气,颇有些不知所措。

    见此,赵宣用几乎没有起伏的语气平静说道:“天气尚寒,小心受凉。”

    韩氏这才发现披在自己身上的衣衫,一只手攥着衣衫的一角,越发有些踌躇。

    她几乎都快遗忘,上回他俩说话是在什么时候。

    良久,韩氏小声说道:“夫、夫君……你回来了?”

    “唔。”

    “太原那边……”

    “我已打下太原。且韩国……已向我大魏臣服。”

    “哦……”

    在几句尬聊之后,屋内顿时又陷入了寂静。

    可能是找不到什么话题,赵宣指着桌上的绢布问道:“这是什么?”

    韩氏松了口气,仿佛是为重新有了话题而感到送心,她连忙解释道:“这是妾身为裳儿缝制的……”

    她口中的裳儿,即是赵宣侧室所生的女儿。

    “哦?”赵宣闻言有些惊异地问道:“为何单独给裳儿?”

    『难道她是嫉妒?』

    赵宣心下暗暗猜测道。

    没想到韩氏却解释道:“琥儿与珀儿二子,府上甚是关照,唯独裳儿,稍显……唔,反正妾身平日里也没什么事,不如就……”

    在说话时,她偷偷张望夫婿的面色,看得出来,她着实有些畏惧,或者说,心中不安。

    这也难怪,毕竟夫妇俩关系并不和睦的事也瞒不过王府的上上下下,这使得韩氏在王府里也并不是很受尊重,若非远有沈太后、近有骆瑸照应这位桓王妃,相信韩氏在王府里的日子不会好过。

    “原来如此。”

    赵宣这才恍然大悟。

    赵琥、赵珀兄弟是他儿子,当然会受到府内上上下下的照顾,赵裳是女儿,自然不如她的兄弟俩那般受注重。

    重男轻女,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说实话,这还得亏赵宣乃是赵润的兄弟,受兄长影响,对女儿也颇为喜爱。

    『这个女人其实……』

    在了解了原因后,赵宣暗暗打量韩氏,仔细想想,韩氏其实倒也没有做过什么让他感到懊恼的事,只是她的出身,让赵宣感到有点不快罢了——他最反感的就是曾经屡屡威胁到他魏国的韩国。

    见夫婿一眨不眨地盯着自己,韩氏颇有些不知所措,又惶恐又羞涩,低着头沉默不语。

    “你听说过乐成么?”赵宣忽然问道。

    韩氏闻言抬起头来,有些呆懵,在迟疑了半响后这才小心翼翼地说道:“妾身听说过,乃是我大韩……”说到这里,她好似想到了什么,有些惊慌地立刻改口道:“是妾身故国的将军。”

    『……』

    赵宣直视着韩氏。

    没错,就是因为韩氏最初嫁给他时,一直没有纠正称呼,张口闭口「我大韩」,才让赵宣感到极其的反感——要知道他本来就反感这门联姻,只是他没有他兄长赵润的勇气,不敢忤逆他父王赵偲罢了。

    但也不知怎么回事,这次赵宣在见到韩氏的‘失言’后,心中竟并无多少怨怒。

    大概这是因为韩国已经向他魏国臣服的关系吧。

    总而言之,他的心情很好。

    “没错!”

    就在韩氏惶恐不安之际,赵宣轻笑说道:“韩国的名将乐成,此番已向我投诚!”

    “……”韩氏有些惊讶于丈夫这次居然没有动怒,在不解地眨了眨眼后,小声说道:“恭、恭喜夫君……据妾身所知,那乐成似乎是一位很厉害的将领呢。”

    “呵呵呵呵……”

    赵宣闻言心中大悦。

    往日他看韩氏,怎么瞧怎么不顺眼,但如今再看,似乎倒也没什么使他气恼的嘛。

    至少在他炫耀「乐成投效」这件事时,韩氏很配合地恭维着他,虽然看起来有些战战兢兢。

    这让赵宣不由地反思,反思自己以往将对韩国的怨愤迁怒到了韩氏身上,这是否有些不公平?

    就在赵宣与正妻韩氏首次融洽的闲聊,闲聊前者攻陷太原郡的战绩时,屋外传来了笃笃笃的叩门声。

    旋即,屋外便传来了邑丞骆瑸的声音:“王爷,臣下听说您来了主母这边?”

    他是桓王赵宣的邑臣(家臣),是故自称臣下。

    赵宣有些意外,抬手示意正要起身去开门的韩氏坐在椅子上,他自己起身打开了房门:“怎么了,骆瑸。”

    “殿下、王妃。”骆瑸先是恭恭敬敬地向赵宣与屋内的韩氏各自行了一礼,旋即这才小声说道:“乐成派人送来急信。”

    说罢,他将手中一封书信递给了赵宣。

    赵宣惊讶地拆开书信扫了两眼,旋即深深皱起了眉头。

    见此,骆瑸惊奇地问道:“王爷,怎么了?发生何事?”

    只见赵宣皱着眉头说道:“好消息是,乐成已劝服阳邑侯韩徐投效我大魏,且二人是真心归顺;坏消息是,据乐成在信中所言,秦国对我大魏用兵,实乃是韩将李睦挑起,且李睦意图聚拢雁门、太原、代郡三地之兵,反攻蓟城,妄想匡扶韩国……”

    “竟有此事?!”骆瑸闻言一惊,随即,他摇摇头感慨道:“李睦不失是一位忠臣,可惜、可惜……”

    “哼。”赵宣轻哼一声,旋即将手中书信递给骆瑸,正色说道:“你即刻派人将这封信送往大梁,交予我王兄手中。”

    “遵命!”骆瑸拱手应了一声,旋即在瞥了一眼屋内的韩氏后,微笑着说道:“那……臣下就告辞了,不打搅王爷与王妃。”

    说罢,他向屋内的韩氏亦行了一礼,躬身而退。

    桓王赵宣有些无语地摇了摇头,然后回屋关上了屋门。

    三日后,桓王赵宣下令北一军前往河东,在离开王府时,王府上下惊讶地看到王妃韩氏竟然在相送的队伍中,而且还是桓王赵宣唯一握着手告别的眷属。

    这……怎么回事?

    王府上下面面相觑,不知这几日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有一点他们很清楚,从今往后,他们必须更加尊重那位桓王妃。

    与此同时,身在汾阴的河东守魏忌,也已经收到桓王赵宣派人送去的消息,得知这位王爷将在不久之后率领北一军赶来汾阴,这让他顿时心中大定。

    他立刻派人回覆桓王赵宣,希望后者驻军「皮氏」一带,加强那一块的防区。

    事实上,河东这边还算平静,但此时在河西郡,魏秦两国的军队已然打地如火如荼。

    其中最激烈的,莫过于渭阳君嬴华麾下的铁鹰骑兵,与河西守司马安麾下的河西骑兵两者间的交锋。

    铁鹰骑兵,乃是秦国精锐骑兵的泛指,能够得上这个称呼的骑兵,无疑都是精锐中的精锐,甚至于在马战方面,比司马安麾下的河西骑兵还要强悍一些,好在河西骑兵配置的军弩强过铁鹰骑兵。

    正因为互有优劣势,因此,这两支骑兵在荒野展开了无数次的接触战,双方互有胜败。

    而在主力军方面,渭阳君嬴华与阳泉君嬴镹,在开春后不久,就立刻展开了对重泉的进攻。

    这两位秦国的王族,麾下有六七万兵卒,声势着实不可小觑。

    好在重泉县城墙坚固,却城内有诸多防守利器,再加上镇守此城的,乃是司马安的副将白方鸣,因此,秦军攻一连攻打了重泉县十几日,也没能击破这座坚城。

    但不可否认,这支秦军的威胁很大,因为这支秦军在骗取了栎阳、莲勺两地后,得到了不少当地魏军的兵械与战争兵器,这使得在秦军攻打重泉县的战斗中,魏卒伤亡众多。

    相比之下,反而是司马安亲自坐镇的「频阳」,相对风平浪静。

    不过遗憾的是,似这般风平浪静的局势也只是暂时的,因为司马安已收到消息,得知上郡的「肤施」、「雕阴」,已被秦国将领公孙起攻克——他只是觉得有点纳闷,纳闷于公孙起的军队,为何这般拖拖拉拉。

    要知道在司马安的预测中,在三月上旬,公孙起的大军就应该抵达「漆垣(yuan)」一带,筹备攻打他频阳的事宜。

    可眼下都快三月中旬了,在漆垣一带还是瞧不见公孙起的大军。

    这究竟怎么回事?

    不得不说,其实并非是公孙起不知兵贵神速的道理,而是因为他大军背后被人给咬住了,不是别人,正是魏国的云中守廉驳与九原守冯颋。

    三月中旬,廉驳、冯颋这两位旧日的韩国北原十豪,在收复原中要塞后,征辟了附近游牧部落的战士,顺利地征募了过万的战士,再加上廉驳、冯颋二人手底下的魏卒,他俩的兵力暴增到了四万余。

    当时,冯颋的意思是再等候一阵子,征募更多的士卒,却遭到了廉驳的奚落。

    事实上,廉驳的观点也很正确:秦国的公孙起明摆着就要进攻河西郡了,这会儿不咬住他尾巴,给他施加压力,难道还要放任他进攻河西不成?四万余兵力,足够让公孙起引起重视了!

    当然,虽说观点正确,但廉驳当时也没少奚落冯颋,毕竟冯颋是当年被魏军生擒后投降的降将,而他是被魏王赵润亲自招揽的将领,这让廉驳在很有面子之余,亦有些看不起冯颋。

    好在冯颋一向畏惧廉驳,对后者的奚落更是早已经习惯,因此倒也浑不在意——大不了就在心底狠狠地痛骂廉驳这个匹夫一番,就像往年那般。

    于是乎,在三月十五日,廉驳、冯颋二人率领四万兵力,沿着秦将公孙起的进兵路线挥军南下,攻打「阙县」。

    此时,秦将公孙起也已经得知原中要塞得而复失,又听闻廉驳、冯颋两员魏将率领数万兵力追杀而来,便派大将王龄率军支援阙县,纵使不求击败廉驳,最起码也要挡住后者的军队,免得后者在他挥军进攻河西郡时跳出来给他一记。

    三月十八日,秦将王陵率援军抵达阙县,同日,廉驳、冯颋亦率领大军抵达此地。

    当时,廉驳叫冯颋就近砍伐林木建造营寨,而他自己,则率领七成兵力试探进攻阙县,但由于此时阙县内已有秦国的大将王陵坐镇,魏军并未占到什么便宜。

    见此,廉驳便立刻退兵,率领大军回到营地,下令麾下士卒打造攻城器械。

    这也算是王陵暂时挡住了廉驳。

    三月十九日,公孙起麾下大军,并不费力地攻陷了防守兵力空虚的「雕阴」。

    同日,他也受到了上将王陵的战报,确认魏将廉驳已被王陵阻挡在阙县。

    在暂时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公孙起下令兵分两路,一路攻打南边的「漆垣」,一路攻打东边的「定阳」。

    原来,是因为公孙起收到了王戬的书信,得知王戬军被魏军阻挡在「夏阳」、「汾阴」一带,不得寸进,是故决定分兵援助王戬。

    至于另外一个考量,就是公孙起猜到魏将司马安此时应该已经在「频阳」一带布下了森严的防御,因此,他在考虑要不要改变战术,与王戬合兵,先击破「夏阳」再说。

    毕竟只要夏阳被他秦军攻破,秦军同样可以从这里打开局面,无论是进兵河东还是河西——唯一的隐患是,这条进兵路线,很有可能导致他秦军遭到河东、河西那两支魏军的前后夹击。

    因此,公孙起决定先观望河西军的动静。

    所谓的观望,就是指分出一半兵力,命上将王龁率领这些兵卒前往夏阳一带,与王戬汇合,猛攻夏阳,看看河西的司马安是否会将防守重心从频阳变成夏阳。

    倘若司马安按兵不动,那么,河东的魏忌就必须单独面对王戬、王龁二人的军队,这样一来,秦军攻陷夏阳的机会颇大。

    倘若司马安从频阳抽兵支援夏阳,那么他公孙起就顺势攻取频阳。

    似这般双管齐下,公孙起自认为他秦军的胜算并不小。

    遗憾的是,他算漏了一点,即此刻的河东郡,可不单单只有魏忌的河东军,还有桓王赵宣的北一军。

    不难猜测,王戬、王龁、魏忌、赵宣四人率领的军队扎堆在夏阳、汾阴、皮氏一带,必定会引发自此战打响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事。

    三月二十六日,张启功带着韩王然的妻儿,抵达了大梁,并将韩王然临终前的书信,交到了魏王赵润手中。

    同日送达的,还有桓王赵宣派人送往大梁的,那封由降将乐成亲笔所写的书信。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s://www.xingfulaiqiaomen.com/xs/0/311/94765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xingfulaiqiaom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